教学学术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学术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

学术研究是一个理性与思想、情感并重的过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主张德才兼备。“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体现了学问探究过程的思想性;“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景仰,同时体现了诗、书、礼、乐知识中蕴含的情感性。西方教育体系在理性和情感之间过于注重理智;中国近代以来,深受西方知识体系与理性思维的影响,这一影响的过度表现是在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中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思想性与情感性。赋予教学学术以学术的地位,正是对学术研究过程中重视思想理论指导与重视师生情感交流的回归,也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归依与发展。

教师应该把想要分享的知识和学生想要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一个赋予人权利的学习环境。这种转变对教学学术至关重要,它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关心、批评、协作、承诺、交流、信任、培养好奇心等具体内容。在教学学术范围内“教什么”和“如何教”是分不开的,每一种情况都有其适当的比例,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每个学生不同,每门课程不同,每个老师也不一样,好老师承认并接受这些差异,同时也看到共性——尊重学生和尊重自我。一个真正的学者——有幸从事教学学术的人——既有优秀的头脑,也有开放的心胸。正像纪伯伦所说的那样,“这样的老师并不是让你走进他的智慧之家,而是引导你进入自己的心灵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