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剧通史 民国卷》简介
《北京戏剧通史 民国卷》这本书是由.周传家,秦华生 主编;刘文峰,于文青卷主编创作的,《北京戏剧通史 民国卷》共有213章节
1
第一章 民国时期北京戏剧的生存环境
...
2
第一节 政治形势
戏剧和其他所有的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每一个时代的戏剧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
3
第二节 经济状况
辛亥革命是一场很不彻底的革命,它对北京的影响,只是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由北洋军阀袁世凯取而代之。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北京这样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帝都的经济基础...
4
第三节 观众层次
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观众的审美意识,对戏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戏曲文化积淀的文化古都,在民国年间的戏曲观众中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
5
一、达官贵人
民国年间,戏曲依然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主要娱乐形式。自乾隆皇帝南巡将徽班召到北京,宫廷演剧之风越来越盛。上行下效,达官贵人也以观剧为日常娱乐。乾隆以后...
6
二、遗老遗少
由于北洋军阀对清王室和满清贵族利益的保护,南京临时政府对清王朝的妥协,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满清贵族和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还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少人退出政坛后移情...
7
三、豪商大贾
民国年间的北京是一座消费性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比较大的商帮,除我们前面提到的山西商人之外,还有安徽商人、湖广商人、江浙商人、四川商人、山东商人等。这些商帮在北...
8
四、市民百姓
这一部分观众包括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小职员、雇佣工、中小学教师、大中学生等,其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在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进入剧场,...
9
第四节 文艺思潮
影响和制约戏剧发展的因素,除了政治环境、经济状况、观众审美情趣外,文艺思潮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0
一、复古保守势力对戏曲改革的阻挠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体系和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武器。资产阶级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后,必然要求扫除封建思想的障碍,以便实现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1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对旧戏曲的批判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举起“打倒孔家店”和“文学革命”的大旗,在对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同...
12
三、民族虚无主义对戏曲的全盘否定
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对传统戏曲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民族虚无主义乘机抬头。在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文章中已经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戏曲全面否定的势头。如钱玄同在1...
13
四、西方戏剧文化对戏曲的重要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外,资产阶级的各种社会思潮也乘机而入。在文艺理论方面,西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
14
第二章 民国前期的京剧
...
15
第一节 京剧的改良
...
16
一、戏曲改良的兴起及田际云的改良活动
京剧是昆曲衰落地方戏兴起以后,艺术成就最高、观众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主张君主立宪的维新派,还是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派,都非常...
17
二、梅兰芳的时装新戏和古装戏
梅兰芳是在北京戏曲改良运动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京剧艺术家。1913年秋,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他观摩了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毛韵珂等人演出的时装京剧以及由新...
18
三、杨韵谱编导的时装新戏
杨韵谱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6]而且是一位集编剧、导演、舞台美术设计于一身的艺术家。他在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受北京玉成班和上海新舞台演出改良新戏及天津南开学校新...
19
四、其他演员的戏曲改良活动
田际云、梅兰芳、杨韵谱是民国年间北京戏剧改良的健将。围绕他们三人周围,还有一大批有志于戏曲改良,在编演新戏方面做出贡献的演员。如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的贾洪林,在《一...
20
五、舞台艺术的革新与发展
大量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的上演,推动了北京舞台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这种革新和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在舞台美术上。所谓时装戏或古装戏,与传统戏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剧中人物的...
21
六、历史的思考
戏曲改良运动已成为过去,但过去的事情仍不免留有余韵,令人思考。戏曲改良运动中新戏大量涌现,兴起之迅猛,涉及社会面之广,与观众情感共振之大,远远超过旧有剧目之上。...
22
第二节 王瑶卿与“四大名旦”及旦行艺术的发展
民国年间,北京剧坛最引人瞩目的成就莫过于王瑶卿以旦角挑梁与生行平分秋色和“四大名旦”的出现。王瑶卿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和承前启后的京剧旦角演员,他打破了京剧旦行中...
23
一、王瑶卿的表演艺术及育才之道
王瑶卿(1881—1954),本名瑞臻,字稚庭,别号菊痴,晚年更名瑶青,斋号“古瑁轩”,瑶卿为其艺名。祖籍江苏清江,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王绚云为著名昆...
24
二、梅兰芳及其梅派表演艺术
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祖父梅巧玲为清代著名京剧旦角演员,列“同光十三绝”之一。其父梅竹芬,亦为清代北京...
25
三、程砚秋及其程派表演艺术
程砚秋(1904—1958),满族正黄旗人,原名承麟,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他自幼丧父,为减轻家中负担,6岁时被写给荣蝶仙为徒。初随陈桐云学习花旦,后随陈...
26
四、荀慧生及其荀派表演艺术
荀慧生(1900—1968),初名秉超,后名秉彝,字慧声,号留香,早年艺名白牡丹,河北省东光县(现阜城县)人。八岁开始在天津义顺和梆子班随师庞启发(艺名庞艳云,...
27
五、尚小云及其尚派表演艺术
尚小云(1899—1976),名德泉,字绮霞,汉军旗籍人,为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1899年,尚小云出生于河北省南...
28
六、其他旦角演员及其表演艺术
民国年间活跃在北京戏曲舞台上的著名旦角演员,除王瑶卿和四大名旦外,还有徐碧云、于连泉、朱琴心等。 徐碧云(1905—1971),祖籍江苏元和,生于北京。出身于梨...
29
第三节 生行艺术新流派的形成
京剧进入鼎盛期以后,生行艺术出现了以杨小楼为代表的杨派武生表演艺术;在谭派艺术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余叔岩为代表的余派、以言菊朋为代表的言派、以高庆奎为代表的高派...
30
一、杨小楼及其杨派武生表演艺术
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小楼为艺名,原籍安徽省怀宁县,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杨二喜,是京剧武旦演员。父亲杨月楼,是著名武生兼老生演员。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