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装戏的服装
梅兰芳在排演《孽海波澜》时很注意按人物的身分和境遇来设计服装,如他把剧中人孟素卿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她被拐卖前,为农家女服饰;二是她被拐卖到妓院,着比较华丽的绸缎服饰;三是她被救出后在济良所做工时穿一身竹布衫裤,大方朴实。头部化妆虽然都是梳辫子,但发型上的佩戴却有不同。为了表现在济良所做工的情景,该戏还将缝纫机搬上舞台。奎德社排演的《啼笑因缘》,剧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为鼓书艺人,所以在头本中由李桂云扮演的沈凤喜,其装扮为身穿稍短袖的上衣,外穿一件对襟疙瘩袢的齐腰坎肩,下穿肥腿稍短的裤子,穿便鞋,头梳剪短发型,表现了一个女鼓书艺人的气质。在沈凤喜被军阀刘将军强占为妾后,则改穿花色短袖旗袍,脚穿绣花缎鞋,头梳卷花剪发,反映了生活环境变化后的人物身分。再如《托油瓶》中,翠仙身为学校就读女学生,她的装扮是梳剪发,上身穿花色短袄,下襟和短袖的袖口绣角形花边,颈围时髦纱巾,下身穿浅色长裤,脚穿绣花布鞋,表现了少女在恋爱中爱美的心态。
虽然时装戏的服装有千变万化,但在演出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如女子时装有裤袄、旗袍、马甲等式样。除马甲外,衣式均为大襟、高领、阔袖、疙瘩袢扣,在领口、袖口、大襟边、裤脚边多加花色牙子。有的还在衣领下肩颊周围、袖中部和前胸加饰花色装饰片。领口处为抹角,底襟、开隙处为抹角圆边。人物着装比较写实,有年龄、家境、职业等区别。
按年龄区分,青年女子服色丰富艳丽,衣服的花边牙子装饰花哨,与服色对比鲜明。老年妇女服色沉着,花边牙子较少,与服色贴近。
按家境区分,贫苦人家女子多穿袄裤,衣领稍矮,一般领上只缝有两排疙瘩扣袢,袖口较窄,上衣身长至臀。富贵人家女子,多穿裙袄、旗袍,亦有穿光缎、锦缎裤袄的,衣服上多用异色锦缎花色牙子和装饰片,还有加饰刺绣花纹的,上衣的领子较高,一般缝有三排疙瘩扣袢,袖口、裤脚较阔,衣长过臀,脚穿缎料绣花尖口鞋。
按职业身分区分:青年女学生以裙袄为主,服色雅致,裙子多为青色,稍短,衣服领口、襟边、袖口只加饰花边,很少有在衣服其他部位加饰花纹装饰的,脚穿黑色横带布鞋。知识家庭女子其家境贫寒者穿布衣,家境较好者在衣料上较讲究,但在服饰、服色、花纹装饰等方面二者都较高雅、庄重、大方,以着旗袍外穿马甲或裙袄为主,旗袍需合体,裙子则长至脚面。青年侍女多穿裤袄,有的外加布料或绸料的饭单,衣长仅及臀,袖口、裤脚较窄,着黑布鞋和花布鞋。
男子时装,主要有裤袄配背心和长袍配马褂两种穿着方式。单穿裤袄或长袍时可作在家便装。裤袄配背心用于富贵人家时,则用绸、光缎、锦缎制作。上衣领子较高,对襟、疙瘩扣袢,袖子长至过手。上衣较长,有的腿臀。年长者多系裤过,年轻者多散腿。年轻者服饰较鲜亮丰富,年长者服色较沉着。贫苦人家袄裤多用布制,袖子、身长较短,仅合体,领子较矮,色彩比较朴实,裤子不论年长、年轻多为系腿。有的年长者穿对襟背心。长袍配马褂多为富贵人家男子穿用,多用锦缎制。锦缎制作的马褂可为礼服,在外办事、赴宴、议事时穿用。知识男子和文雅的男子多穿长袍,有时参加礼仪活动时亦加穿马褂。其中富有者虽穿锦、缎长袍,但其织锦花纹较雅致。家境一般者的长袍多用绸、光缎或布料制作,色彩较为清雅庄重。这些服饰在当时传统戏箱中均不备用,而是一戏一异。虽有根据剧情可以相互借用的情况,但很难形成像传统戏衣那样严格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