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云(约1894—1945)
又名赵佩云,艺名小香水,工梆子青衣、须生、原籍河北宝坻。佩云幼年丧父,母改嫁赵永才(赵习艺,与魏联升、李桂春同出科于永清县永盛科班,工旦)。佩云随继父学艺,数年后,在津借台初试。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妹小香茹随父到奉天(今沈阳)献艺。先后隶会仙园、庆丰园、天仙园等。香茹工旦,香水则旦、生兼工。后名渐响。《沈阳菊史》记她演《断桥》饰白素贞,“唱功苍郁,声调凄咽。与许仙断桥相见,有怨恨,有恩爱,一种喜嗔,惊爱之概,流露于双睫毛梢间。”她演《对银杯》,“唱腔悲凉之致,声调激楚,尤多清笳画角之音。环座泣然。”在万花楼上演,大轴由小香水主演《玉堂春》,“婉转哀怨,如巫峡猿啼,衡阳鹤唳,非功深养道不能。演此剧时,已过六时,座客犹未散。”香水在关东,“可推独步,备受青睐。”
1909年,李佩云载誉返津,入凤舞台班,与李桂春(艺名小达子)、金玉梅合作,时生时旦。翌年,与李吉瑞、魏联升(艺名小元元红)共搭吉升班,联袂主演于东天仙。李佩云得到师叔魏联升提携并指导,其艺大进,终成女伶之冠。与魏合演,被誉为“一生一旦,珠联璧合”。正当她工青衣鼎盛时刻,不幸因生天花,面落浅白麻斑。此后她更用心于老生戏,魏赞其志,倍加提携,终于使她饰演老生的功力更加精湛。
河北梆子《定军山》小香水饰黄忠
李佩云于1913年应北京庆和坤班之邀,与金香玉、张小仙等共演于中和园。从此,她在京都舞台上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杨韵谱答记者问时谈到:“坤伶最盛时代,为民国三四年间。其时著名人物如刘喜奎……小香水等,皆能轰动一时。”[7]
《京剧二百年史》称:“……女伶秦腔元老,小香水是也……得意之剧有:《十万金》、《桑园会》、《南天门》等,老生戏有《辕门斩子》、《回荆州》、《四郎探母》、《蝴蝶杯》等,余意在青衣戏之上。《斩子》之杨延昭最为出色……眉宇间轩朗绝俗,与八贤王争论时,严厉之色,望之凛然,举止间,落落大方,不杂小家气。声调悲壮苍凉,真有击碎唾壶之概,实空前杰作也。《十万金》自化缘起,到游地府止,前后十余场,费时费力,不易饰作。梆子有此戏,啧啧者,王月仙;嗣后小香水来京,常演此剧,唱功几驾王之上。历十余场,无一苟且,台下欢迎,集一时之盛况。”[8]
《十日戏剧》一卷九期有文谈李佩云:“始在沈阳作艺得名,后来入平,其调高逸响,一时无匹。故论秦腔青衣者,莫不推为巨子。实则佩云青衣固佳,须生剧则更佳。余常观之《辕门斩子》、《清官册》等剧,近时伶人,均不能及。”
《北京女伶百咏》一书把李佩云列为第一名。称其为“女伶中秦腔泰斗”,有青衣大王之称。无戏不工,尤长悲剧,若《三世修》、《十万金》等剧。引吭高唱,足令龟愤龙愁,余如《桑园会》、《汾河湾》、《算粮·登殿》等,唱做之佳,他人也不能望其项背。兼演须生,台步广阔,气象华贵,音尤悲壮。在男角中,可敌魏联升、王喜云。《探母》、《斩子》各剧,其最著者也。间为《富贵图》中之姬光、《郑州城》中之陈魁,与名伶金玉兰配演,更觉珠联璧合。”
李佩云被誉为“青衣四杰”之首。
李佩云离京后,一度赴沪公演。时梅兰芳亦在上海演出。梆、簧对峙,沪人称“梆、簧竞雄”。
李佩云于1919年前后,曾邀女伶孙桂秋,合演时装新戏《新茶花》,李佩云饰少美。
李佩云于20年代以后,一嫁再嫁,均遭遗弃。后染吸毒恶习,无力自拔,导致百病缠身,晚景凄凉。至1945年,她已色衰艺退,贫困不堪,只能委身于天津新天仙后台一矮屋,潮湿不见阳光。因久病无力医治,终被园主解雇。同班同仁护送其回籍,火车行至军粮城车站,被日寇以防疫为由,将其抛下车来,同行同仁无奈,只好背李佩云步行,不幸殁于归途。一代名伶,花消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