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戏校排演昆曲的情况

四、科班戏校排演昆曲的情况

民国年间,京剧界无论是旧式科班,还是新型戏校,都积极聘请教师,开设昆曲课程,培养昆乱兼擅的后继人才。如叶春善主持的喜连成——富连成科班,曾聘请昆曲名家乔蕙兰、叶福海、李寿山、郭春山、曹心泉等长期任教,培养出的各科学生中昆乱不挡的艺术人才辈出,有的大师哥毕业后又任后续各科教师,培养新人,使京派昆曲艺术得以延续下来。兹列举该科班公演的一些昆曲剧目:

《弹词》,谭富英未出科时演于冯国璋家堂会。

《仙圆》,群戏,曹世嘉曾演出,高元升、高元阜、曹元弟、姚元秀合灌有唱片。

《劝农》,群戏,陈盛泰扮老生杜宝,叶盛兰扮桑娘。

《卸甲封王》,曹世嘉曾演出。

《十面》,曹世嘉饰韩信。

《雅观楼》,叶盛兰曾演出。

《探庄》,高盛麟、叶盛兰均曾演出。

《打虎》,黄元庆、徐元珊均曾演出。

《夜奔》,黄元庆按杨小楼的路子演出,灌有唱片。

《麒麟阁·三挡》,王连平学会后传授给赵盛璧、杨盛春等。

《五人义》,赵连升、江世升以武生饰周文元,叶盛章以丑饰周文元。

《淮安府》,江世升曾演出。

《小天宫》,富连成独有戏,江世升曾演出。

《状元印》,茹富兰、杨盛春演出。

《乾元山》,杨盛春演出。

《界牌关》,赵连升、李盛斌演出。

《游园惊梦》,仲盛珍、叶盛兰演出。

《闹学》、《思凡》、《出塞》,傅世兰按陈德霖路子演出。

《青门》,傅世兰、高盛虹演出。

《盗库》,阎世善演出。

《水斗》,仲盛珍演出。

《断桥》、《青龙棍》,朱盛富、阎世善主演,杨盛春饰青龙。

《功宴》,萧盛瑞演出。

《火判》,谭世英、沙世鑫演出。

《嫁妹》,宋富亭、殷元和演出。

《芦花荡》,何连涛演出。

《醉打山门》,宋富亭、殷元和演出。

《回营打围》,群唱戏,高富远、萧盛萱等演出。

《起布问探》,亦有群唱,叶盛章、叶盛兰合演。

《盗甲》,叶盛章演出。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除礼聘曹心泉主持昆曲课外,还请昆曲名家郭际湘、郭春山、盛庆玉、包丹庭等来校任教,笛师迟景荣来校不但拍曲,还讲授昆曲曲牌音乐。培养出的人才演出昆曲戏,最著名的是宋德珠的《扈家庄》,不仅成为他的代表剧目,而且流传甚广。尚小云主办的荣春社科班,亦请著名昆曲笛师侯瑞春为学员拍曲、伴奏,请程继先、郭春山、宋富亭以及业余曲家包丹庭和昆弋老生国荣仁教授昆曲剧目,国荣仁曾为荣春社排练了昆弋名剧《请清兵》。与富连成、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荣春社同时期的其他科班,也遵循了“昆腔开蒙”的传统培养后继人才的途径,使京朝派昆腔艺术不绝如缕地流传下来。

从上述记述可以看出,自民国四年(1915)开始,北京皮簧班各行演员竞演昆曲戏,民国七年至民国十二年间(1918-1923)形成高潮,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趋于低落。衰落的原因,一是梅兰芳离京定居上海,余叔岩因病缀演,其他昆乱不挡的老艺术家相继去世;二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逼近华北,时局动荡,整个北平戏曲演出市场出现萧条,京朝派昆曲的黄金时代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