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演出的经过
经过六七年的艰苦筹备,1929年10月,梅兰芳正式发布了赴美访问演出的消息。消息发布后,进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助。首先,李石曾邀请绅商学界在北平齐化门(朝阳门)大街世界社举行公宴,对梅兰芳赴美演出发表演说,给予鼓励。随后,又有美国大学同学会在天津举行欢送会,与会者有市长崔廷献及绅商各界和各国领事百十余人。接着河北省政府举行宴会,政府合作委员会和北平市政府委员会及李石曾、周作民、李服膺、楚清波等五十多人出席。此后,学界刘天华、郑颖孙、杨仲子、韩权华等组织了欢送会,出席的有教授学者五六十人。刘半农、刘天华、郑颖孙等发表了演说,对梅赴美演出寄予厚望。
1930年1月18日,梅兰芳率承华社一行二十余人,从上海乘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赴美。除梅兰芳外,演员有:王少亭(老生)、刘连荣(花脸)、朱桂芳(武旦)、姚玉芙、李斐叔(二旦);乐队有:徐兰沅(胡琴)、孙惠亭(月琴)、马宝铭(笛)、霍文元(三弦)、马宝珊(笙)、何增福(司鼓)、唐锡光(小锣)、罗文田(大锣)等。化妆有韩佩亭、管箱有雷俊、李德顺以及负责对外联系的齐如山、翻译张禹九、庶务龚作霖,会计黄子美等。
当日,在上海码头举行了盛大欢送会,到会者有:蒋揖之、张群、熊式辉、褚民谊、卢湘泉、袁履登、史量才、陈蔼士、潘志铨、李拔可、狄平子、胡伯平、赵叔雍、徐超侯、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王晓籁、郑毓秀、钱新之、胡适、叶恭绰、虞洽卿等。
1月19日至2月8日,梅剧团一行乘“加拿大皇后”号,途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至美国西雅图时,美方要求每人交纳两千元保证金,否则不得入境。后经交涉,美方答应有与美有往来的银行担保即可登陆。于是,梅兰芳和齐如山等给冯幼伟打电报,请他设法相助。冯在民国初年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后任新华银行董事长。他与梅兰芳认识最早,友情最深,帮助最多。这次他又找到浙江实业银行的李馥荪,在李的慨然协助下,美方才准于登陆转乘火车,于2月8日抵达纽约。
2月14日,梅兰芳在华盛顿参加了由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为梅剧团访美演出举行的招待会。除胡佛总统外,所有阁员、首都各界知名人士五百余人观看了梅兰芳首场演出的《晴雯撕扇》。演出结束后,在化妆室里,梅兰芳认识了应聘来美讲学的南开大学张彭春教授。张教授向梅兰芳祝贺,并交换了对演出的意见。梅说:“这次我们的计划以自编的古装歌舞剧,如《天女散花》等为主。大都情节简单,照你的说法,要另选剧目,请您帮忙代我重新组织安排一下。”张教授答应了梅的要求。张彭春是南开大学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之介弟。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哲学和教育。但他却用了相当多的时间研究欧美的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编写了话剧剧本《外侮》等。1916年回国后在天津南开大学新剧团任副团长,曾自编自导了话剧.《醒》。他是较早学习欧美现代戏剧,回国后用其所学来促进中国现代戏剧运动发展的开拓者之一。
梅兰芳为确保此次赴美演出成功,特邀张彭春任导演并负责演出。梅兰芳再次登台,戏码均由张彭春安排。经过重新调整后三组戏码是:
一、《汾河湾》、《青石山》、《剑舞》(《红线盗盒》)、《刺虎》。
二、《贵妃醉酒》、《芦花荡》、《羽舞》(《西施》)、《打渔杀家》。
三、《汾河湾》、《青石山》、《别姬》、《杯盘舞》(《麻姑献寿》)。
三组剧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认真研究,以传统戏为主,武打古装戏作为片断,在服装和化妆上也都作了精心搭配,注意色彩和图案的协调。每个剧目均注重表演。2月17日,在纽约四十九街戏院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当日《纽约世界报》发表罗伯特·里特尔的评论文章说:“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三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演员、歌唱家和舞蹈家,三位一体,结合得那样紧密无间,你简直看不出这三种艺术相互之间存在什么界限。这在京剧里确实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解的。你看他在舞台表演……每个富有表情的姿势,都系中国古画那样浓重而细腻,单单服装和容貌看上去就十分美丽,充满极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系这样的艺术过去在纽约压根儿就没有看见过。”
首场演出即轰动全城。两星期戏票一售而空,最高票价为5美元,黑市竟高达18美元。每晚演出,张教授担任舞台监督兼司幕,他“指挥如意,热心可佩”。9时准时开演,至11时结束。时刻之准,为美国剧院所不常见。台上说明则由粤人杨素女士担任,语言精警,异常动听,座客聆之,情趣而然。”在美演出期间,京剧艺术独特的风格和梅大师精湛的表演风靡了美国,中国京剧和梅兰芳成了街谈巷议的主题,在纽约出现了一股“梅兰芳热”。“纽约的一些商店借京剧的华丽行头摆在橱窗展览,在‘鲜花展览会’上,把其中的一种花定名为‘梅兰芳花’;檀香山的土著民族用他们的语言,编制了一首《欢迎梅君兰芳成功歌》。在纽约最后一场演出闭幕时,观众久久不肯离去,要求梅跟他们一一握手。可是几十分钟过去,仍不见结束。原来不少人上台下去后又转过来排队再上台来……这是中国京剧演员首次在美国舞台上演出所出现的绝无仅有的现象”[5]。
3月6日,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第一次将《刺虎》一剧中费贞娥(梅兰芳饰)向李过(一只虎,刘连荣饰)敬酒的一场戏,拍成有声电影。
4月上旬,在芝加哥公主戏院演出两个星期,剧目和在纽约演出时相同。三组戏单轮流上演。
4月中下旬,到旧金山。先后在提九利早戏园、自由戏院和喀皮他尔戏院演出13场。特别是在喀皮他尔戏院,因那里华侨多,爱看中国戏,观众要求看《天女散花》,于是重新组织剧目,分四组轮换上演。
第一组:《闹学》、《青石山》、《杯盘舞》(《麻姑献寿》)、《刺虎》;
第二组:《汾河湾》、《青石山》、《袖舞》(《上元夫人》)、《别姬》;
第三组:《贵妃醉酒》、《芦花荡》、《羽舞》(《西施》)、《打渔杀家》;
第四组:《闹学》、《青石山》、《拂尘舞》(《上元夫人》)、《天女散花》。
5月12日,途经洛杉矶去檀香山美术戏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城市政府特遣卫车数辆鸣笛开道,绕道而行,两旁人行道上观看的人,密密层层”[6]。当晚在欢迎宴会上,梅兰芳见到了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二人并进行了亲切交谈:“‘我早听到你的名字,今可称幸会,啊!想不到你这么年轻。’梅兰芳说,‘十几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见过你,你的手杖,礼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卓别林说‘我还没有看过你的戏,但明天就可以在舞台上看到最能代表中国戏剧、享有世界声誉的天才演员的演出了。’”[7]
梅兰芳与卓别林
在檀香山演出12场。
5月28日,洛杉矶市波摩拿学院院长晏文士博士召集全校教授开会,一致通过决定28日提前为梅兰芳颁奖。当时,国内报刊评论说:“这枚荣誉章,不仅象征梅兰芳艺术上的高度造诣,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卓越表演,祖国的戏曲艺术在国际艺坛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放出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光彩。”[8]
6月16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
6月下旬,作游美最后一周演出。美国戏剧评论家罗勃特·里特尔在一篇文章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最后一周啦!——梅兰芳在下星期六将作最后一场演出。你如果还没有看过他的表演,再错过这最后一次机会,迟早要会后悔的。将来你的孙儿、孙女围着你……震耳欲聋地嚷道:‘爷爷,给我们讲讲那位出名的中国演员吧。’他当时怎样来到美国,怎样用他那精巧别致的手势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你如果能对《贵妃醉酒》含含糊糊地称赞几句;或是把一出戏里的渔夫和他的女儿怎样在一条想象中的船只上摇晃的身段比划给他们看,你的小宝贝们就会心满意足地跑开……”
此次游美演出,先后走访了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城市,共演72场,历时半年之久。于7月初结束游美演出,由檀香山乘“浅间丸”号轮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