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天桥小戏园

十五、其他天桥小戏园

燕舞台:坐落在天桥南大街,坐东向西,与歌舞台比邻。民国元年(1912),由刘凤林等筹建,同年落成开业。千盏灯(杨桂亭)、傅艳秋、小马五(马润海)等名伶曾先后在此演出河北梆子。

乐舞台:位于天桥南大街东侧,与歌舞台、燕舞台三家并列。民国二年(1913),建成开业,河北梆子坤班在此演出。演员有小香水、金香翠、刘桂红、金水鲜(改唱京剧后易名新艳琴)、珍珠钻及其妹月明珠(改唱京剧后易名新艳秋)、杜元红、杜云卿等。

振仙舞台:地址在天桥公平市场内,紧靠吉祥舞台的西墙。民国二年(1913)建成开业,河北梆子坤班在此演出。演员有大李桂云(李忆兰之母)、小兰芬、李桂云等。

升平舞台: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内,在振仙舞台的西侧,坐南朝北。民国二年(1913)建成开业,河北梆子坤班在此演出。演员有贾桂兰、小双贵、小双玉等。

魁华舞台: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内,在升平舞台西侧。民国二年(1913)建成开业,河北梆子坤班在此演出。演员有张秀琴(张君秋之母)、小月亭、小月娥等。

三和义戏园:位于天桥永安路南侧,即今友谊医院儿科处。民国十四年(1925)落成开业。演出西路评戏,演员有孙久思、贾起发等。

振升茶园:位于今友谊医院西侧,民国十四年(1925)落成开业。演出西路评戏,主要演员有郭宝玉、刘亭中、宋文祥、李闵山、李闵海等。

丹桂茶园:位于天桥市场中心处,园门东向,舞台坐南朝北。30年代在原席棚的基础上由李俊田独资改建,多演河北梆子。

小小戏院: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北部,院门西向,舞台坐南朝北。民国十九年(1930)由王庆生搭席棚卖茶,取名小小茶馆,1934年10月扩建为剧场。以王益禄为班主、融京、评、梆为一体的同益社,长期在此演出。

藕香榭: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南侧的北纬路小桃园剧场后身。经常演出河北梆子,有时也演评剧。

小桃园剧场:地址在天桥北纬路,坐南朝北。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傅久安出资筹建,1934年又进行了改建,同年落成开业,以演出评剧为主。

万胜轩:地址在天桥公平市场西南端。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王英山在原席棚的基础上改建为灰砖墙、铅皮顶棚。舞台坐西朝东,后台狭小,以演出评剧为主。李文舫、曹金福、曹芙蓉等均曾在此演出。

荣华戏院:原址在小桃园剧场的南边,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陈子馨筹资兴建,多演落子。

天乐戏院:地处天桥公平市场东南角。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田二集资兴建。原来正门朝南,与北纬路的小桃园剧场为对门,因游客稀少,生意欠佳,遂改正门向西,舞台也改为坐东朝西,场内设有座位700个。1935年,改建为砖木结构,同时把舞台改为坐南朝北,正门设在观演场地的北端,仍向西,席位也改为木条长椅。后台狭窄,建为两层,楼上为化妆室,楼下放置道具和上下场门的通道。1937年,张起组建了京剧民乐社长期在此演出,主演为梁益鸣、张宝华、张宝荣等,该社后改称鸣华京剧团。

华安戏院:原址在天桥福长街二条路南。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山东人张四筹资兴建,多演唱评剧。

华兴戏院:位于华安戏院的西侧,建成时间略晚于华安,多演唱评剧。

德胜轩:原称小蓬莱剧场,地处天桥公平市场东侧。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孙五筹资兴建,多演唱评剧。

三友轩:地处天桥公平市场中心地带,兴建年代不详,多演唱评剧。民国二十六年(1937)关闭。

三台茶社:地址在三友轩东侧,规格次于三友轩,建筑年代不详,多演唱评剧。

惠宾剧场:原址在天桥公平市场内,是天桥地区最小、条件最差的演唱场地,多演唱评剧。

共和舞台: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南侧,北纬路小桃园后身,距藕香榭不远处。建筑年代不详,多演唱河北梆子。

新平舞台:在天桥平民市场西场33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姜文秀独资兴建,多演唱评剧。

景春剧场:原址在今友谊医院南门处,建筑年代不详,时人称之为落子馆。

二友轩:位于天桥公平市场内,建筑年代不详。德顺皮影社久占此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