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观众层次

第三节 观众层次

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观众的审美意识,对戏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戏曲文化积淀的文化古都,在民国年间的戏曲观众中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群体,他(她)们的审美趣味,对民国年间的戏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叙述辛亥革命时曾指出,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党内部君主立宪派的压力和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等原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非常不彻底的革命。革命的结果是清帝称号不变、每年领取四百万元、暂居宫内等优待条件下退位,政权由满清贵族转移到北洋军阀手里,封建统治阶级生存的社会环境依然如故。新贵族和新官僚照旧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广大人民群众依旧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戏曲观众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戏曲的基本观众依然是达官贵人、遗老遗少、豪商大贾、市民百姓这样几个群体。下面我们依次分析一下他们对戏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