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台合演及男女同席观剧

三、男女同台合演及男女同席观剧

戏曲班社中的女演员早在清光绪末叶就已经显露,到民国元年(1912)则有大量女演员出现在京都舞台上,北京戏曲呈现出一派亮丽的风景线。当时,受都人瞩目的女演员有:金玉兰、小菊芬、赵佩云(艺名小香水)、杜云红、恩晓峰、刘喜奎、张小仙、王莹仙(艺名金刚钻)、鲜灵芝、张喜芬、于紫云、宋凤云、卢月霞等。她们有的是应俞振庭或叶春善之邀来自津沪者,也有自行进京搭班献艺者。不管通过何种渠道,来自何方,入京搭班唱戏均为男女合演。但是,到了民国二年(1913),正乐育化会再次重申,禁止男女同台演出,热闹一时的北京戏曲舞台又恢复了老模样。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九日(农历正月初一),才出现了男女合演的第一个班社——庆云社(京剧),社中男演员有小桂花、邱富棠、蒋少奎、周瑞安、刘闵奎、李多奎、董桂秋、吴乳霞等,女演员有江秀笙、江秀琴、杨菊芬、杨菊秋、宋凤云等。同年的8月15日又有男女合演梆簧两下锅的庆群社组成。社中的男演员有刘连湘、赵桐珊(艺名芙蓉草)、文亮臣、裘桂仙、尚和玉、姜妙香、王又宸、王琴侬等,女演员有李慧琴等。9月26日,又有程继先、时慧宝、张星洲等与女演员赵艳霞、李慧琴等组成了共和社。10月25日,有孙砚亭、陈喜星、吴彦衡、吴彩霞、言菊朋、金仲仁等和女演员华慧麟、赵岫云等组建了福庆社。与此同时,在本年成立的中华戏曲学校始创了男女合校同班学艺的先例。至此,在剧院看戏,男女分坐的陈规陋习也随之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