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演员的戏曲改良活动
田际云、梅兰芳、杨韵谱是民国年间北京戏剧改良的健将。围绕他们三人周围,还有一大批有志于戏曲改良,在编演新戏方面做出贡献的演员。如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的贾洪林,在《一缕麻》中扮演指腹为婚的封建家长林知府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道:“至今老观众谈起贾洪林在《一缕麻》里扮林知府,劝女儿上轿时大段道白,神情、语气逼真动人”,“谐适铿锵,入情入理”,观众“津津乐道”。除此之外,贾洪林还与周惠芳合作演出过《法国血手印》,在剧中扮演法国律师,从服装、化妆到神情举止、说话口气,惟妙惟肖。与梅兰芳合作的另一位演员路三宝,在《孽海波澜》中扮演筠儿,在《宦海潮》中扮演老妈,在《邓霞姑》中扮演雪姑,在《一缕麻》中扮演林家姨奶奶,均有出色的表演。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称赞说:“路三宝扮林知府的姨奶奶,描写她心里希望把老爷的掌上明珠早点嫁出去,当着老爷的面却不敢露出来的矛盾心理一时无两。”与梅兰芳合作的还有著名小生演员程继先,他在《邓霞姑》中扮演丁润璧,在《一缕麻》中扮演钱傻子,在观众中亦有很大影响。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中说:“程继先的傻姑爷,在灵堂祭奠时的傻相,和伺候林纫芬的病时,那种傻中含着诚挚感情的演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回味无穷”。著名老生演员高庆奎也是梅兰芳改良新戏的合作者,他扮演《孽海波澜》中的巡警,《邓霞姑》中的邓彬,《童女斩蛇》中的李诞亦有精彩的表演。与梅兰芳配戏的著名净角演员郝寿臣亦参加过《孽海波澜》、《新茶花》、《法国血手印》等新戏的演出,翁偶虹称赞他“富于创造,能从剧情和人物出发,设计自己的化妆、服饰、语言和动作”,“比如开门,‘洋门’要拧门把,把门推上,迈步出去后,不回头,顺手往后一甩,门就关上了。”[7]
除上述演员外,京剧名丑张文斌,河北梆子、京剧武丑张黑等在改良新戏的演出上亦有一定造诣。张黑在辛亥革命前后演出过《烟鬼叹》等新戏,1911年5月北京《广益群报》刊登《优人亦关心国债》一文,称赞他“乃近日于某园演戏时,每演说筹还国债事,语极痛切。并引据印度、越南、朝鲜各亡国之惨状,满园听者无不鼓掌叫绝”。张文斌原工老生,倒仓后改工丑角,1900年加入福寿班,以演出改良新戏称著于世。俞勋《论丑角源流及其人才》称:“张文斌演戏,常用新词,如‘平等’、‘自由’、‘团体’、‘压力’等,运用自如,毫无牵强。”[8]因此,无论是南来北京演出的王钟声、汪笑侬、周惠芳、冯子和、赵桐珊等改良派演员,还是在北京的梅兰芳等革新人物,都喜欢请张文斌配戏。张文斌演出过的改良新戏有《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破腹验花》、《血泪碑》、《穷花富叶》、《法国血手印》等。张文斌不仅善于扮演时装新戏中的人物,而且还善于借丑角之插科打诨,讽刺朝政,发泄对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的不满。张厚载《京剧发展史略》记载说:“清末将要立宪召开国会时,名丑张文斌演《探亲》,扮乡下亲家,对女儿说:‘你熬着点儿吧!’女儿问:‘我熬什么呀!’张回答说:‘熬着开了国会就好了’。”这种即兴发挥,说出了广大观众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收到强烈的剧场效果。这是当时戏曲改良运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与中国古代优伶讽刺朝政的传统和五四以来提倡文艺反映现实、高台教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