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新民戏院

七、新民戏院

坐落在前门外香广路中段坐北朝南,即今香厂路小学处。系四川富绅蒲殿俊购地,仿照第一舞台形制,缩小规模建起的,可容纳观众1200人。竣工后蒲殿俊作为礼物馈赠予姚佩兰(姚佩秋的胞弟)永久为业。姚自任经理,于民国八年(1919)6月24日开业。作为演出场所称谓为“戏院”,戏票对号入座,并且设有观众餐厅等,均为京都本行业中的首创。开幕的当天,日场由坤班喜群社的双兰英、金凤奎、苗素珍、王翠喜等演出河北梆子,晚场由梅兰芳、王凤卿、高庆奎、姜妙香、白牡丹、程继先等演出京剧。翌年1月29日富德坤社接演,由金刚钻(王莹仙)、王翠喜、金丽亭、张少如、龚月樵等演出《三娘教子》、《忠孝牌》、《双官诰》、《喜荣归》、《辕门斩子》、《白水滩》、《算粮》、《大登殿》等河北梆子剧目。是年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前后,演出了轰动京城的应节戏《天河配》,由梅兰芳饰织女,姜妙香饰牛郎,高庆奎饰张有财,张文斌饰嫂子,李连仲饰金牛星。八个仙女是由程砚秋、芙蓉草(赵桐珊)、刘凤林、王丽卿、诸如香、朱桂芳、姚玉芙、小凤凰八位著名旦角演员扮演,他们在悠扬的音乐伴奏声中依次登场亮相,各展风姿,无一不获得全场观众的碰头彩。尤其仙女沐浴一场,仙女婀娜多姿脱俗的舞蹈,加之五光十色灯光的烘托,舞台气氛倍增,取得了极好的神话效果。此后,杨小楼、梅兰芳合作组建的崇林社;杨小楼、余叔岩合作组建的永胜社均在该戏院作了较长时期的演出。余叔岩倒仓(即音哑)后,再度出台献艺,就是在此戏院演出而名震剧坛的。

民国十三年(1924),新明戏院增添了电影业务,影、戏兼营。民国十六年(1927)戏院进行了改建装修,添置了设备,改称新明电影院。1928年一场大火,新明戏院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