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庆社进京与韩世昌走红

二、荣庆社进京与韩世昌走红

同合班在京打开局面后,益合科班出身的昆弋武生王益友由京南来北京,欲搭同合班演出,李益仲不允,遂使师兄弟反目。王益友观察同合班阵容,行当不齐,只耍郝振基一个人,势难持久。乃急致书京南高阳县河西村昆弋荣庆社诸同人,言趁此时机,如进北京演出,以荣庆社的综合实力,必占上风。机不可失,盼从速来京。

昆弋荣庆社是京南昆弋艺人侯成章(管事兼检场)、侯瑞春(旦、笛师)、侯益才(弋腔旦角)、马凤彩(刀马旦兼小生)、侯益隆(昆弋净角)、郭凤翔(花旦)、侯海云(花旦)等合股集资购置的戏箱,于宣统三年(1911)组成的股份制戏班,民国初年演出于京南各县。诸股东接到王益友来信后,意决入京。乃命侯益隆打前站,任命王益友为社长,应田际云的邀请,于民国七年(1918)一月十三日演出于前门外鲜鱼口内天乐园。当天日场的首演剧目为:

img

昆曲荣庆社全体《青石山》

《醉打山门》,陶显庭;

《巧连环》,韩子峰;

《芦花荡》,张小发;

《饭店认子》,陈荣会、侯益太;

《刺虎》,韩世昌;

《春香闹学》,侯海云;

《通天犀》,侯益隆、马凤彩。

果然出手不凡,全班阵容整齐,文武昆弋兼备,使北京观众耳目一新。随荣庆社来京资历最长者为弋腔著名前辈黑净郭蓬莱,时已年届六十。他是多面手,戏路极宽,与弋腔红净李宝成、丑角郭凤鸣合作,演出了弋腔戏《滑油山》、《别古寄信》、《观山》、《幻化》等,使经典弋腔名剧再现于北京舞台,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到北京演出。昆弋文武小生侯益太(侯益才弟)也演出了弋腔的《长生殿·闻铃》。昆腔剧目中,袍带花脸兼老生陶显庭演出了他的代表剧目《训子》、《刀会》、《功臣宴》、《冥勘》、《别母乱箭》、《十宰北饯》、《北诈》、《弹词》等;王益友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夜奔》、《夜巡》、《打虎》、《探庄》、《蜈蚣岭》等;侯益隆演出的代表剧目为《嫁妹》、《火判》、《芦花荡》、《惠明下书》、《千金记·别姬》等;陈荣会除了配演老生、老旦戏外,还主演了《打面缸》、《红门寺》、《回头岸》、《乍冰》(弋腔,饰唐僧)等。

img

昆曲《刺虎》韩世昌饰费贞娥

荣庆社在天乐园的演出红红火火,却使得广兴园的同合班黯然失色,冷冷清清,营业不振。荣庆社管事侯成章又设法将同合班中的郝振基、朱玉鳌、朱小义、胡庆元、胡庆和、杨魁元等邀入荣庆社。同合班失去主演郝振基无法立足,李益仲无奈结束在北京的演出,率同合班残部返京东遂不再担任承班人。

郝振基参加荣庆社的演出,如鱼得水,合作的角色有了最佳人选,如《安天会》的“大战擒猴”,由陶显庭饰托塔天王,整套曲牌陶氏唱来能自始至终满宫满调,大气磅礴,遂使这出“唱死天王累死猴”的戏,每演必珠联璧合,堪称双绝,最能叫座。郝振基还陆续演了老生戏《草诏》、《打子》、《党人碑》,武生戏《倒铜旗》、《出潼关》,花脸戏《张飞负荆》、《琼林宴》(饰包公)、《棋盘会》(饰齐王)等。

为了适应民国初年以来北京观众趋于注重欣赏旦角戏的倾向,荣庆社力图改变以阔口戏(正生、老生、花脸)剧目为主演大轴、压轴的惯例,努力培养旦角演员,开发旦角剧目。班里原有的主演旦角中,侯益才专攻弋腔正旦,已不合时尚,惜又早卒;马凤彩侧重刀马旦和武旦,年龄渐长,则转工辅配小生角色;其他中年左右的旦角如郭凤翔、王树云(在荣庆社演过《阳告》、《出塞》、《琴挑》等剧)、韩子云(擅演《闹学》)、侯海云等亦难于再有突破性的艺术升华,正是在班里这种困境和窘态中,青年旦角演员韩世昌脱颖而出。

韩世昌师从侯瑞春学昆旦,14岁随师入荣庆社,擅演剧目有《闹学》、《思凡》、《刺虎》、《琴挑》、《藏舟》、《胖姑学舌》、《百花点将》等,由于幼年曾学丑角和武生,所以耍笑戏如《探亲家》、《荷珠配》、《打刀》、《背娃入府》、《医卜争强》等亦擅长,唱做开打并重的戏如《金山寺》的白蛇,《青石山》的九尾狐,《火焰山》的铁扇公主,《红云洞》的红孩儿以及《蝴蝶梦·劈棺》的田氏扑跌等皆有独到之处。来京演出时,在观众中见到同乡北京大学学生侯仲纯和刘步堂,经介绍又认识了北大学生顾君义、王小隐、张聚增、李存辅等,对韩的表演艺术赞赏入迷,义务为之奔走宣传,联络北大众多同学来天乐园观摩,并力促将韩的戏码顺序向后移。昆弋旦角以文戏唱大轴者自韩世昌始。

img

昆曲《牡丹亭》韩世昌饰杜丽娘

上述北京大学六学生号称“韩党北大六君子”,社会名流中的韩迷们,则又有萧谦中、刘文荪、张季鸾、林绍和“四大金刚”之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常抽闲来天乐园听昆曲,特别欣赏韩世昌的《思凡》,说此戏最富有宗教革命思想。蔡每来必坐楼上包厢,楼下常有顾君义等北大学生听戏。有人曾对蔡说:“楼下之掌声,皆高足们所为。”蔡听后并未以看戏耽误学业而责难,却说:“宁捧昆,勿捧坤。”表示了对民国以来北洋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纷纷捧皮簧班和梆子班的坤角这一现象的反感(昆弋班当时尚保持全部的男性演员,并无坤角)。经蔡元培介绍,苏州曲学大师吴梅在此前已来北京大学任教授。为使韩世昌的昆曲艺术精进,侯瑞春建议韩拜吴梅为师深造。经顾君义安排,吴梅到天乐园看了韩世昌与侯益太合演的《琴挑》,对韩的表演留下良好印象,同意收为弟子。韩世昌遂于民国七年(1918)夏在大栅栏粮食店杏花村饭庄向吴行拜师礼,嗣后侯瑞春亲携韩世昌前往地安门东吴梅的寓所,由吴梅指导学曲。吴为韩拍的第一出戏是《佳期拷红》,韩学会后,经吴首肯,在荣庆社天乐园公演,深受好评。韩在向吴梅求教期间,又结识了江南著名业余曲家赵子敬,经侯瑞春力促,韩世昌复拜赵子敬为师。赵当时寄居绒线胡同曲友林绍和家,生活窘迫。韩、侯遂将赵接到自己的住处居住、供养,随时向赵请教。赵子敬全力指导韩世昌,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逝世,长达7年之久。赵子敬不仅教了韩世昌原昆弋班不常演的剧目,如《痴梦》、《折柳阳关》、《扫花三醉》、《跪池三怕》,本戏《翡翠园》等,而且在拍曲中着意为韩订正吐字、发音,摒弃京南乡音土语及讹误,对韩原已熟练的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惊梦》、《刺虎》、《琴挑》等,一一订正加工,使韩的演唱艺术疾飞猛进。民国七年(1918)十一月二十四日,韩世昌在天乐园大轴首演赵子敬亲授的《痴梦》;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又首演赵为其加工的《游园惊梦》。此时,韩世昌在荣庆社内独领风骚,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img

《小宴》韩世昌饰貂蝉 马凤彩饰吕布 陈荣会饰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