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子的艺术活动
金叶子(约1874—1927),早期西路莲花落演员。本名来凤仪。原工旦角,艺名西来顺,颇负盛名。后改小生,改艺名为金叶子。天津宝坻县周良庄何家铺人,一说宝坻下庄子人。据《宝坻文史资料选辑》载,幼年聪慧机敏,好唱好耍。务农时,经常到邻乡杨掌的莲花落班习唱,演“拆出”戏,和乐不够成为学习、演唱的搭档,经常合作。1890年左右,弃农从艺,专事莲花落,演蹦儿戏。他扮相英俊,嗓音极佳,能“声传二里之外”,有“金嗓子”之称。曾向河北梆子演员小茶壶学过梆子,有较好的功力。进京前,即在天津一带有不小影响。1893年,和乐不够等一批志同道合的莲花落演员结伴进京,辗转于什刹海荷花市场等席棚“跑棚”,后拜北京彩唱莲花落著名演员赵星垣门下,得清宗室一位叫“单二爷”者提携,演于东安市场东庆茶园,辗转于什刹海荷花市场等地。他有梆子基础,又学习、吸收哈哈腔等剧种板式和演唱方法,使西路莲花落生行获得很大发展,进而确立以小生行为主的地位,为西路莲花落作出很大贡献。
金叶子能戏颇多,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他的小生扮相秀美俊朗,丰姿潇洒,双目传神,唱做兼优,很富感染力,尤其在被称为西路“顶门杠子戏”的《杨二舍化缘》中,他演杨二舍的唱段,嘴皮子功夫好,吐字清晰,声音圆润,唱得干净有韵味,乡土气息浓郁。其无伴奏的“干咬”最为精彩,在《卖水》剧中,一句“好甜的水”,在京津一带广为流传,后人多仿学此一句腔来抒发对西路金叶子的怀念。他曾演于天津、大连等地。在西路、东路、北路三路莲花落聚于天津唱对台时,他和挑帘红、刘宝山,一朵花为主的西路班,应邀在天津法租界马鬼子楼演出;东路由成兆才、月明珠、金开芳、张德信为主的“京东庆春班”,应邀在法租界中央戏院演出。金叶子与刘宝山合作演出的《罗锅子抢亲》令观者无不惊叹,东路莲花落无不折服,金叶子以精湛演技赢得普遍赞赏,得到很高声誉。后来,东路在成兆才等大力改革、创新中,以全新剧目《夜审周子琴》的演出,轰动艺坛,声势压倒西路,金叶子一气之下返回北京。
据传,西路衰落之后,金叶子隐姓埋名,投李金顺班应了“水锅”差事,专管后台烧水等杂事。一日,为“救场”,金叶子化妆上场,在《三节烈》中,饰演赵华光,唱、念俱精,做派上佳,连获暴彩,散戏后竟悄然无声,不辞而别。李金顺得知是西路大名鼎鼎的金叶子,后悔莫及,曾多次邀他出山合作,均遭拒绝。后来,金叶子返乡边务农边教授徒弟。他选拔人才极严苛,所以,传人甚少。最得意弟子是刘宝山,为培养他,金叶子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负担刘宝山的全部费用。后因刘一次演出中嗓音突变,无法登台,使金叶子骤感心灰意冷,从此不再授徒。他的经历表明,他是个酷爱莲花落艺术事业,有很高艺术造诣和追求的非常执著的艺术家。
金叶子擅演剧目有《夜宿花亭》、《蜜蜂计》、《铁莲花》、《刘公案》、《孙继皋卖水》、《三节烈》、《二度梅》、《白玉楼画画》、《小过年》、《合凤裙》、《李香莲卖画》、《卖油郎独占花魁》、《打狗劝夫》、《继母打孩子》、《何氏女买身》、《拾万金》、《刘公案》、《杀白薯》、《杀子报》、《红凤传》、《告金扇》、《郭巨埋儿》、《丁香割肉》、《小姑不贤》、《巧奇缘》、《茶瓶计》、《杨二舍化缘》等。
金叶子晚景凄凉,逝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