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连成社

一、富连成社

前身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立的喜连成科班。民国元年(1912)冬,因科班财东吉林富商牛子厚家族争分财产,无暇顾及科班事务,将财东让与在外蒙古做生意的富商沈昆,喜连成科班遂改名为富连成社。社长由叶春善担任。社长下设管事、执事、经励科、会计庶务、教育主任、场面主任、箱场领袖等。萧长华任总教习,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萧连芳任管事,李喜泉、孙盛文、许盛奎为文执事,刘喜益、郝喜伦、王连平、张连宝为武执事,叶雨田、张海波、杨子成、李少泉为经励科人员,傅佩芝任教育班主任,唐宗成任场面主任,韩文成任箱场领袖。在科班长期担任教师的有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郭春山、沈春奎、沈文成、郭德顺、王喜秀、刘喜益、郝喜伦、萧连芳、张连富、王连平、张连宝、张盛禄、张盛文等,王长林、茹莱卿、曹心泉、侯喜瑞、叶盛章等著名演员亦曾在科班任教。梅兰芳、尚小云、高庆奎、阎岚秋等名家曾任科班顾问。有力的领导、严密的组织、强大的教师队伍,是富连成科班兴旺了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科班采取由介绍人保送、科班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招生,新生年龄在6岁至10岁之间。凡被录取的新生,其家长要与科班签订契约,规定在科班学艺7年期间,一切食宿、衣服穿戴均由科班负担,无故禁止回家,亦不准中途退学。天灾疾病,各由天命。在科班学艺期间演出所得,归科班所有。富连成一般每隔两年招一届学生,从1904年创社到1948年解散,共招收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约九百多名学生。

img

富连成社原址

富连成科班采取普遍教育、量材施教、重点培养、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入学后要经过半年的考察,确定他们学什么行当角色。在此期间,一律练毯子功。社长和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然后试行分行,由本行教师试教一些动作、唱词、唱腔。试教一段时间以后,认为合格的,就继续培养,不适合本行的,就改学别的行当。如社长叶春善二子叶荫章初入科班时学青衣,后发现他的嗓音、作戏都不适合,就改学场面,成为一名很好的鼓师。叶春善的三子叶盛章初学武生,后因他身材较小,扮相不好看,改学丑角,成为一名杰出的文武丑角演员。叶的四子叶盛兰,初学青衣、花旦,后因他性格倔强,做戏欠温柔,改学小生,成为小生中的巨擘。因富连成科班教学方法得当,不循私情,故学生成才率很高,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技艺,成为日后戏曲舞台上有用的人才。其中马连良、谭富英、侯喜瑞、裘盛戎、高盛麟、叶盛章、叶盛兰、李世芳、毛世来、袁世海等成为全国闻名的表演艺术家。

img

叶春善像

富连成科班采取以剧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排戏和演出中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艺。他们排演的剧目除各个行当的传统戏外,还排演了不少新戏,如《吴三桂请清兵》、《徐良出世》、《藏珍楼》、《乾坤斗法》、《新天河配》、《广寒宫》等,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对服装、道具、灯光、布景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排教每一出戏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唱做,而且还要学会其他角色的戏。在科学生无主次之分,每一行当,不论文武昆乱、主角配角,一概都学。学生在科期间,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不仅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学会几十出甚至近百出戏。出科后无论是搭班演戏,还是教戏,都能做到本行什么角色都会演、会教。为了配合教学,富连成长期租用了前门外的中和戏院,每天有演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艺、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又增加了科班的经济收入,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除教师作示范演出外,科班还吸收了一部分学有所成、已在观众中小有名气的演员入班带艺学习,如梅兰芳、周信芳、贯大元、贾璧云、水上漂、高百岁等名演员都曾带艺到富连成科班学习过。因材施教,学演结合,这是富连成科班办学成功的经验之一。

img

曹心泉像

富连成科班除了在艺术上对学生精心培养外,还重视对学生艺德的教育和良好品行的养成。在科班建立伊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学规,其中前三条是要求学生保护身体,遵守教训,努力学习的。后面是保持名誉、珍惜光阴、戒贪图小利、戒烟酒赌博、戒乱交朋友等五条,是讲为人处事的。在艺德方面,亦有详细的“梨园规约”,如临场推诿,革除;在班思班,永不叙用;在班结党,责罚不贷;临时误场,责罚;背班逃走,追回,从重惩罚,不留;夜不归宿,责罚;夜晚串铺,重责,罚跪;偷盗物件,重罚,不留;口角斗殴,责罚;倚强压弱,责罚;克扣公款,责罚,不叙用;无事串班,责罚;扮戏耍笑,责罚;扮戏懈怠,责罚;当场开搅,责罚;错报家门,责罚;台上翻场,责罚;当场阴人,责罚;混乱冒场,责罚;登台卸场,责罚;台上笑场,责罚等。在后台候场、休息、坐次、各行当扮演神怪戏的角色,戴什么面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班规行约,大部分是梨园界代代相传、共同遵守的规矩,富连成社以此来约束学生,规范他们的生活,保证了科班教学的正常进行。

富连成社立社之初采用的是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只开设专业课。1935年,叶春善病逝后,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叶龙章受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影响,对科班的教学和管理作了一些改革:增设了文化课;废除了打学生起床的做法,作息以摇铃为号;聘请了保健医生;定星期日上午为家长探视时间,方便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交流;每年召开二至三次家长会,听取家长对科班的意见。这些改革措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增强了科班的活力。1935年,因沈家生意亏空破产,富连成社的戏箱被法院扣压抵债。叶春善借钱将戏箱赎回,从此富连成科班没有财东,由叶家独立经营。叶龙章继承父业,知人善任,以培养艺术人才为己任,团结全体教师员工,度过了日本占领北平后社会混乱以及1942年长春堂药店失火,烧毁华乐戏院及富连成戏装、道具等一道道难关,一直坚持到1948年。这一年因内战,北平市面混乱,百业凋零,食粮困难,戏院停办。科班的许多教师亦纷纷离社,到外地搭班谋生,有近44年历史的富连成社不得不宣告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