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昌等人与荣庆社的裂痕

一、韩世昌等人与荣庆社的裂痕

民国八年(1919)八月至九月,荣庆社应邀到天津南市第一台演出,由韩世昌与白玉田两位旦角双挂头牌。韩世昌性格内向,重在艺事,家庭生活和经济收支都由他的师傅侯瑞春安排。侯按梨园行经励科制度,为韩聘袁三任管事。韩世昌在第一台很受观众欢迎,袁见每天包厢和散座都座无虚席,遂提出包银之外“拿加钱儿”,让前台每天另补给20元;又在一次韩世昌演《瑶台》时,让前台加价,每个包厢加一元,散座加1角。此举引起荣庆社同人的普遍反对,致使韩世昌师徒与荣庆社其他演员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此外,韩世昌师徒在荣庆社中加大了原股份(净角侯益隆入京后沾染嗜好,经济困窘,将所持股份卖给了韩世昌,自己为韩挎刀唱戏,充当配角);另外,韩世昌原来偶尔应邀外串演出,后来索性拉出部分演员搭入皮簧班中夹演昆曲。这种以昆弋班最有号召力的演员去搞单独活动的做法,虽然扩大了自己的观众面,却严重地分散了荣庆社的力量,削弱了昆弋班的影响,致使内部的裂痕越来越深。

徐廷璧为荣庆社复排了最富叫座力的剧目《请清兵》,后来徐因染上不良嗜好,白素珍、陶振江饰小青演戏懈怠,为荣庆社同人所不容。民国八年(1919)秋,徐廷璧愤而辞班,应叶春善、萧长华之邀,任教富连成社,为富连成社排练了全本《请清兵》。此剧经王连平整理加工,于民国九年(1920)三月九日在广和楼上演,吸引了大批观众。从此,荣庆社演出此剧,失去了号召力。

img

昆曲《金山寺》白玉田饰

河北束鹿县旧城商会会长王香斋(名丹桂)因昆弋荣庆社集诸名角长期在北京、天津演出,使京南乡间昆弋演出趋于萧条,遂联络当地士绅任瑜轩(戏曲家任桂林之父)等出资,购置戏箱,筹组昆弋班。邀徐廷璧和王玉山为管事兼外写,王香斋曾亲赴北京听荣庆社的戏,物色挑选演员。当时,韩世昌已成家定居北京,王香斋乃选中白玉田为自己挑班。民国九年(1920)秋,束鹿昆弋祥庆社成立,白建桥、白玉田父子遂辞荣庆社,到祥庆社任主演。一同转入祥庆社的还有白云亭、张德发等。民国十一年(1922)夏,祥庆社拟招收子弟跟班学艺,因缺少教师,遂又来北京挖走名角朱玉铮、王益友、陶振江、王树云、侯玉山等。荣庆社遭此损失,元气大伤,角色不齐,无法坚持每天在同乐园固定的日场演出,被生计所迫,退出京城,转赴河北各县乡镇巡回演出,结束了昆弋班在北京重振的辉煌时期。

img

民国十一年吉祥茶园戏单

尽管荣庆社在北京失去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和坐城班的位置,但短期仍要回京贴演,而且每演必邀韩世昌挂牌主演。兹录民国十一年(1922)八月二十九日农历七夕在北京吉祥园日场上演的应节戏:

《打子》,郝振基;

《快活林》,朱小义;

《渡银河》韩世昌、朱小义。

虽然是应节戏,但依然是角色匮乏,剧目单调,今非昔比。幸好武净张德发脱离祥庆社,重返荣庆社,使朱小义的武戏恢复了最佳搭档。

民国十二年(1923)四月,韩世昌在荣庆社排演了新戏《金雀记》和《钗钏记》。在《金雀记》中,韩世昌饰井文鸾,马凤彩饰潘岳,高翔誉饰瑶琴;《钗钏记》是将原已常演的《相约》、《讲书》、《落园》、《相骂》4出加上又陆续排练出的后4出《会审》、《观风》、《赚脏》、《出罪》而成的,由韩世昌扮演芸香,陈荣会扮演皇甫老夫人,马凤彩扮演皇甫吟,魏庆林扮演李若水。

此时,荣庆社的生行以朱小义为台柱。朱年仅19岁,但随其父入京已数年。因扮相英俊漂亮,嗓音清脆甜美,举手投足皆有光彩,被观众誉为“银娃娃”。朱曾先后向郝振基、张文生学习武生戏,天资聪颖,深得王益友短打武生戏的神韵,拿手戏《夜奔》、《探庄》、《打虎》、《快活林》、《蜈蚣岭》等尤其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曾为其组织“义社”,又能讨得女观众的欢喜。民国十三年(1924),朱小义得到著名京剧武生尚和玉的器重,出于爱惜人才,尚多方托情,向朱玉鳌陈述愿收朱小义为弟子并加以指授。迫于情势,朱玉鳌只好答应。当年七月,朱小义偕搭档张德发拜尚和玉为师,从此脱离昆弋班,涉足皮簧界。这对于濒危的荣庆社无异是釜底抽薪。

民国十四年(1925),昆弋老生兼老旦、荣庆社的硬里子陈荣会病逝,又使得荣庆社雪上加霜。陈荣会对韩世昌来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配角之一。《连环记》的王允,《闹学》的陈最良,《胖姑学舌》的胡老头儿,《拷红》、《惊梦》、《相约相骂》的老夫人,《痴梦》的衙婆等皆非陈荣会莫属;在荣庆社内,陈为诸头牌名角辅配角色皆能恰到好处地起到烘云托月、绿叶红花的作用。如为郝振基《打子》饰宗禄;为陶显庭《单刀会》饰鲁肃,《别母乱箭》饰周母;为侯益隆《火判》饰富奴;为王益友《探庄》饰钟离老人,《蜈蚣岭》饰苍头,陈的逝世使以上剧目的演出失去了光彩。

民国十六年(1927)初,束鹿祥庆社班主王香斋因主演中有人不良嗜好日深,作风不检点等,愤而卖箱散班。祥庆社培养的“祥”字辈青年演员吴祥珍(刀马旦兼文武小生)、白祥济(白玉田之弟,花脸兼老生,后更名白玉珍)等搭入荣庆社,后成为该社骨干,加强了该社的演出阵容。

民国十七年(1928),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纪念日本天皇即位加冕大典而举办京都大礼博览会,聘请韩世昌赴日本进行昆曲艺术个人专场演出。韩世昌中断了荣庆社在保定的演出,率一行20人于十月四日在天津乘天长号轮船经大连先演两场,后于十二日到达日本京都。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京都冈崎公会堂公演6场,十月二十五日在大阪朝日会馆公演1场。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东京加演三场后回国。韩世昌赴日本的演出剧目有《游园惊梦》、《佳期拷红》、《思凡》、《闹学》等,他的演出受到日本观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日本戏剧界在京都大每会馆举办昆曲讲演会,韩世昌和日本研究中国戏曲的专家青木正儿等介绍了昆曲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韩世昌的访日演出是继梅兰芳访日演出之后影响较大的又一次中日艺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日本观众对中国京昆艺术的了解。

韩世昌从日本演出回国后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内的广德楼与斌庆社的俞振庭、徐碧云等合作演出,用斌庆社的班底,主要配角有庞世奇、陈富瑞以及小奎官、耿斌福和马祥瑞等。荣庆社则因韩世昌、侯瑞春赴日本时带走了主要场面乐师和部分演员而久未启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