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东渡赴日演出

三、再次东渡赴日演出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东京剧场大都倒塌。梅兰芳闻讯后,立即在北京组织义演。并将收入的一万余元捐给日方红十字会。

1924年10月,日本东京帝国剧场社长大仓男爵为了感谢梅氏的赈灾义举,再次邀请他赴日参加帝国剧场修复后的开幕式演出。此行同去的演员有姜妙香、姚玉芙、陈喜星、朱桂芳、李春林、孙甫亭、贾多才、罗文奎、扎金奎、霍仲三、乔玉林、王斌芬、陈少五、韩金福等;乐队有徐兰沅、霍文元、马宝铭、马宝珊、孙惠亭、李善卿、何斌奎、唐春明、罗文田、唐锡光等;化妆有韩佩亭、李德顺、宋增贵、谢得霖、孙永寿等。

梅兰芳一行四十余人,于1924年10月9日,在日方向导波多野乾一陪同下,由天津乘邮船“南岭丸”号赴日,于13日抵达神户港。14日上午10时乘火车到达东京站时,受到尾上梅幸(七世)、松本幸四郎(七世)、守田勘弥(十三世)和帝国剧场演员等五百多人的热烈欢迎。

梅兰芳一行在帝国饭店下榻,并发表谈话:“五年前我来过日本,对地震前的东京有所了解;今天我看到受灾后的东京,不禁感慨万端,我对贵国尽了点小意思,芳泽公使却给了我恳切的感谢状,我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当时我未能十分地尽力,所以这一次我是带着向贵国各方面致歉的心意,前来演出的。”[2]

此次赴日演出,在帝国剧场共演出15场。

10月20日—23日,是为庆贺大仓喜八郎88岁寿辰演出。剧目是《麻姑献寿》、《廉锦枫》、《红线盗盒》和《贵妃醉酒》,每天一戏。演出方式与五年前首次东渡赴日演出一样,与歌舞伎演员同台献艺,穿插上演。歌舞伎的剧目有《神风》、《源氏十二段》等,由尾上梅幸、松本幸四郎、泽村宗十郎(七世)、守田勘弥和尾上松助(四世)等人主演。

10月25日—11月4日,为纪念帝国剧场的复建公演。梅剧团每日一剧,共11场。上演剧目是:《麻姑献寿》、《奇双会》、《审头刺汤》两场、《贵妃醉酒》、《虹霓关》两场、《红线盗盒》、《廉锦枫》、《御碑亭》、《黛玉葬花》等。仍是与歌舞伎剧目穿插上演,同台献艺。剧目是:《神风》、《红叶宴卫士白张》等。票价一等10元,二等3元,三等1元。到11月,帝国剧场的一等票价降为8元。

纪念演出结束后,梅兰芳等应邀参加了日本《演剧新潮》杂志第十次讨论会,畅谈中日两国戏剧,共同切磋艺术

本次赴日演出期间,日本的《东京朝日新闻》、《中央新闻》、《帝国新闻》、《万朝报》、《亚马多新闻》、《新演艺》等报刊纷纷报道演出盛况,发表剧评及观感等。

梅剧团11月5日离开东京前往大阪宝家大歌剧院演出。其时间和剧目安排是这样的:

11月7日:《战太平》、《定计化缘》、《红线盗盒》、《辕门射戟》;

11月8日:《风云会》、《岳家庄》、《贵妃醉酒》、《空城计》;

11月9日:《御林郡》、《瞎子逛灯》、《洛神》、《击鼓骂曹》;

11月10日:《战马超》、《连升三级》、头本《虹霓关》、《马鞍山》;

11月11日:《遇龙封官》、《定军山》、《廉锦枫》、《上天台》。7天共20出戏。梅兰芳每天一出,计5出:《红线盗盒》、《贵妃醉酒》、《洛神》、头本《虹霓关》和《廉锦枫》。

票价:一等3元,二等2元,三等1元。

11月1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电影公司之邀,在小阪电影制片厂拍电影,导演为枝正义郎、小泽得二和佐佐木吉郎,技师为下村缘甫、大森胜和唐泽弘光。剧目是:《红线盗盒》、《廉锦枫》、《虹霓关》的片断。全片共5卷,摄制后随即在芦边剧场放映,当晚梅兰芳与五月信子小姐在芦边剧场发表了讲话。

11月13日,梅兰芳在日本京都冈崎公会礼堂演出《红线盗盒》。因患急性肠胃炎,改变原定11月17日回国的计划,待身体逐渐好转,于22日上午10时,自神户乘“长沙丸”号轮船回国。

在梅兰芳第二次赴日演出期间,日本蓄音器公司为梅灌制了音响资料:《西施》一张,《红线盗盒》、《御碑亭》合一张,《天女散花》、《廉锦枫》合一张,《贵妃醉酒》一张,《六月雪》一张,共5张。

梅兰芳两次访日都获得成功,他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日本剧坛移植上演了《天女散花》、《思凡》、《贵妃醉酒》等。由此,中国京剧在日本更加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