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昌赴日演出昆剧

第四节 韩世昌赴日演出昆剧

昆曲演员韩世昌应日本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邀请,于1928年9月30日(中秋节后两日),率班由天津乘船到大连,东渡日本访问演出。同船前往者并非荣庆社全班人员,因名额所限只散邀了部分人等。旦角有韩世昌、庞世奇、马祥麟、周斌秋;小生耿斌福、马凤彩;武生张文生、侯永奎(侯只到东京即返国);净殷斌奎,丑侯书田、张荣秀;鼓师侯建亭,笛师田瑞庭、侯瑞春等共二十余人。所带剧目有《思凡》、《琴挑》、《刺虎》、《闹学》、《游园惊梦》、《佳期拷红》诸剧。

为使日本人士了解中国昆曲的历史、组织、价值和介绍韩世昌的表演艺术等,大连中日文化协会特别编写了《昆曲与韩世昌》,著者为石田贞藏。其内容分为三章:

第一章为“昆曲史与韩世昌”;

第二章为“昆曲之组织”;

第三章为《思凡》、《刺虎》、《琴挑》、《闹学》、《游园惊梦》、《佳期拷红》等剧目的说明。

书前刊有韩世昌便装像及剧照六帧,昆曲乐曲照片二帧,北京昆曲研究团体醉韶社(傅芸子、傅惜华主办)同人合影等。

韩世昌一行,在大连候船两日,于协和会馆演出了《思凡》、《刺虎》、《琴挑》和《闹学》四出折子戏,受到热烈欢迎,新闻媒体给予很高评价:“剧本、场子、音乐、身段种种,皆经过若干年之试验、修改,若干名伶之艺术经验,若干机会之切磋粉绘,其价值非率尔所可指摘。演员表情规矩如此,说话清劲,歌喉圆转,亦复无疵可举,其嗓音功夫老到,甚有余裕,腰肢眼角活转有神,盖此中天材也。”[16]大连演出受到充分肯定,更增强了韩世昌将古老的昆曲艺术介绍到国际舞台并为传播昆曲艺术做一些贡献的信心。这次赴日演出是由日本留学生黄子明负责联系的,在日本的一切酬酢都由他负责。

韩世昌一行由大连乘“香港丸”轮船抵东京,在东京新桥演舞场演出三天。这次日本演出是韩单枪匹马上阵,每场两出戏。开场奏音乐牌子,然后由韩上场唱一出,唱完再奏较长时间的音乐牌子,然后再上场演出。赴日演出每场两个小时,“无花脸的豪强,无生末的朗澈,无武生的猛炽,无丑角的醒神,孤孤独独,以贴旦剧为主;而且这些剧目都是剧中的一折,情节不完备,受曲本的限制,又无法掉花穿朵”[17],演来实在费力。第一站在东京演出三天,演出剧目是《思凡》、《琴挑》、《闹学》诸剧,轮换上演。有一次演出《闹学》终场时,剧场总经理川村德太郎和经理石川小舟陪同记者们上台致谢。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特别开会招待,到会者有青木正儿教授、桑京、铃木、内藤、小川诸博士。另在会芳楼设宴,盐谷温教授席间赋诗相赠云:“相逢欢送眼青青,酌酒劝君杯莫停;幽梦觉来肠欲断,清歌一曲牡丹亭。”

第一站演出结束后,由东京到大阪,只演出了一天,又赴西京。西京是韩东渡演出的主要地点,于岗崎公会堂舞台,连演十天,座无虚席,深受欢迎。日本人“观剧时都很郑重,不喧哗,不饮食,不吸烟,屏气凝神地静听”[18]。

在京都时,日本许多艺术团体的名演员拜见了韩世昌,并合影留念。牧野活动写真公司、松竹活动写真公司等许多明星,如冈岛艳子、林长二郎、千早晶子等,纷纷穿上中国戏装,扮成《思凡》、《游园惊梦》中的角色拍照留影。

此次访日演出,韩世昌由大仓社福岛行信邀请观看了日本旧剧《能》。该剧种曲调幽雅淡泊,身段古朴简素,与我国的高腔很相近。日本文艺家长泽规矩也对韩世昌的评论大加称许。

韩世昌东渡访日,是我国古老的昆曲艺术首次出国演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做出贡献。

此次出访,往返共40天,于1928年11月底乘“长安丸”轮船回国。回国后,国内许多报章杂志对此次出国演出作了报道,发表了许多评论文章。当时的《北京画报》还出了“迎韩专号”。韩世昌在国内的声誉由此也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