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南游艺园
始称城南游艺场,因不愿与新世界第一游艺场同用一个场字,改称园,有较场更为完备的意思。地址在天桥道西,永安路的南侧北向,今友谊医院的儿科处。由旧官僚李准投资,购地20000多平方米,聘请当时任国会议员的广东籍人彭秀康为总经理,授意是“新世界有的,我们都要有;新世界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于民国七年(1918)动工兴建,第二年2月1日竣工开幕。大门设在游艺园的东北角,坐南朝北,门前场地宽阔,摊贩鳞比相连,热闹异常。走进大门,对面是保龄球、台球。一条长长的走廊,把整个游艺园一分为二,走廊两侧设有水果、食品、饮料、玩具、小百货等摊点。游艺项目有拉力测试、拳击台、测字、算卦、人头对话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走廊北侧,从东向西的排列顺序是坤剧场、文明戏场、电影院、魔术场、杂耍场、皮影戏场、木偶戏场,还有粤菜馆“味根园”,茶社、咖啡馆、西菜馆。走廊南侧中部为花园、荷塘、古亭,并备有石桌石墩,为文人墨客在这里品茗赏荷、切磋诗文提供了理想之地。每到夏夜还放映露天电影。
城南游艺园中影响最大的应属坤剧场。其格局与普通剧场相似,其不同处是在池座中用1米多高的木板隔成一个一个的方格,格内设桌椅,每格可容6人,男女可在格内同坐,与二楼的包厢一样,需要另加钱。西廊和二楼上的散座,游人可凭门票随意入席观演。坤剧场多演京剧和河北梆子,有时在一场演出中交替登场。坤剧场的特点是除伴奏人员外,所有生旦净丑乃至丫鬟、龙套、女兵等上场人物,均为女性扮演,而每位主要演员都有其众望所归的代表剧目。如琴雪芳的《斗牛宫》和时装戏《枪毙阎瑞生》;碧云霞的《狸猫换太子》、《墓中生太子》、《大香山火烧白雀寺》;雪艳琴的《黛玉归天》、《廉锦枫》;福芝芳(崇雅社坐科,后与梅兰芳结为伉俪)的《祭塔》、《二进宫》、《战蒲关》;孟丽君在《再生缘》中饰演剧中人孟丽君,一时传为趣谈。还有女老生李桂芬、杨菊芬,女武生韩月樵,女花脸王金奎,武旦灵芝仙,老旦金小樵,第一代名坤丑宋凤云,崇雅社出科的坤丑梁华侬等均曾红极一时。河北梆子生旦兼优的赵佩云(艺名小香水)擅演的《辕门斩子》、《四郎探母》、《拾万金》、《血手印》;河北梆子坤旦泰斗王莹仙(艺名金刚钻)擅演的《三进士》、《三娘教子》、《玉堂春》;云飘香的《算粮登殿》、《翠屏山》等均曾在此演出。
在文明戏场演出的益世白话剧社,演员有张笑影,筱鸣钟、赵笑笑、联辑五、王晓亭和朴剑秋等,他们不仅演白话句,而且唱京剧调、念京白。演出剧目有《卓二娘》、《败子回头金不换》、《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探亲家》等。此外向有彩唱莲花落、相声、双簧、联珠快书、京韵大鼓、山东大鼓、滑稽大鼓、拆唱八角鼓、戏法、魔术、杂耍、木偶戏、皮影戏等等。民国十七年(1928),首都南迁,北京改称北平,市面逐步萧条,城南游艺园也随之日渐衰落,不久便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