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鲜的艺术活动

六、四月鲜的艺术活动

四月鲜(1892—1976),西路莲花落演员。本名格秀海,满族人,生于京南大兴县青云店。据孙民《四月鲜和他的四顺合班》文载,四月鲜很早就喜欢文艺,八岁学梆子刀马旦,有较深功力基础。扮相漂亮,上台很有戏缘。做功好,只是嗓音欠佳。曾与金叶子、小蜜蜂同台合作演出,在观众中有一定声誉。金叶子、小蜜蜂等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逐渐退出舞台后,四月鲜和郭启富、郭启荣、韩花亭、郭宝玉等,成为西路莲花落主要名伶、中坚力量,在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天桥一带西路莲花落的艺术活动。后因东路影响太大,西路支撑乏力,为生存计,四月鲜改唱东路。因其是男旦,唱东路后与坤伶比较,甚感力不从心。于是,毅然创办科班,专事课徒授业,培养后继人才。在家居地天桥福长街组建四顺合班,延师从教,广收门徒。

四月鲜对于办班,心思缜密,事必躬亲。除自己不顾辛苦向学员口传心授,还用毕生积蓄请人,请乐队,请人抄戏本,请京剧教师授课、教戏,教了《虹霓关》等不少剧目。他对学员首先要求作人正派,这种注重品德教育的思路和做法,给学员造成很好影响。教戏中,要求学员吃苦,冬天在院子里泼水,冻成冰后在上面练踩“寸子”(跷功)。往返戏园演出的路上要求整齐、一致,表现出四月鲜的敬业和对后继人负责任的精神。四顺合班经济条件所限,只要教会几出,能凑成一台戏,就即时演出,既利于学员实践,也增加一定收入。科班常演于天桥华安、华兴两茶园。

前后共收五科学员:第一科有白莲花等;第二科不详;第三科办于1935年,收徒最多,有小来顺等约40人;第四科有小来元等。后又办过第五科,名均不详。总计教戏70多出,培养学员百余名。1935年后,他曾登台演过《杀子报》、《铁莲花》、《秦雪梅吊孝》、《杨二舍化缘》、《杨三姐告状》等戏。四月鲜为北京评剧培养出许多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