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合班入京与郝振基的猴戏
民国六年(1917)夏,京南大旱,昆弋老生李宝珍任班主的昆弋宝山合班由保定转赴京东,巡回演出于玉田、宝坻等县。班中青年演员白玉田(昆弋旦角)、刘庆云(昆弋老生、武生)、侯玉山(昆弋花脸)以及王府艺人张荣秀等很受观众欢迎。而原以玉田为基地的京东昆弋同合班为避宝山合班锋芒,被迫转演于三河、大厂、通州一带。因与京都近在咫尺,遂决定冒险到京城一试。1917年初冬时节,昆弋同合班应余玉琴之邀,演出于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广兴园。
昆弋同合班的箱主是玉田县林南仓镇娘娘庙主持本贵和尚,承班人是京东益合科班出身的“益”字辈袍带花脸李益仲(1878—1936),挑班主演是被京东誉为“铁嗓子活猴”的著名艺人郝振基。他入京时虽然已经47岁,却以其写实派的猴戏《安天会》轰动了北京戏坛。他的孙悟空脸谱被称为“一口钟”,其眼部勾法与清宫昇平署所存的老画谱相同。上场时戴草王盔,双鬓各垂一鹅黄彩绸飘带,偷桃盗丹时穿黑色抱衣抱裤,头戴一顶白色毡帽,完全是弋腔猴戏的传统装扮。其表演的突出特点是处处描摹真猴的习惯与动作,且有一绝技:偷吃桃子时,面部斜向里,使双耳能前后耸动,后脑勺部位亦随着咀嚼而上下活动,恰如真猴吃食时的特征。加之响亮苍劲的唱腔,使观众大饱眼福,一时满城传说,争睹为快,广兴园看客盈门。京津各戏曲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盛赞郝振基的演艺。天津《大公报》的评论说:“郝氏出场,几声猴叫,全声喝彩……手脚之灵便,眉眼之活动,逼似真猴……偷桃时之跳跃,纯属猴类一种毛手毛脚的神气,写生能写到骨头里去,绝非单求貌似者可比……其吃果时之剥皮吐核及咀嚼,种种神气,与猴俱化。盗丹时之取葫芦、放葫芦,俱出猴式,可谓一丝不走……有人评杨小楼之猴子不如他。吾谓小楼之去猴,盖犹是以人装猴;若郝之去猴,则直以猴装人,此所以不可同日语也。”杨小楼自从上述评论登出后,暂将自己的猴戏搁置不演。
昆曲《安天会》郝振基饰孙悟空
郝振基的猴戏除《安天会》外,还有《火焰山》(即《借扇》)、《火云洞》(即《收红孩儿》)、《花果山》(即《猪八戒请猴》)及弋腔《乍冰》(即《通天河》)、《猴变成亲》(即《高老庄》)等。郝的其它老生、武生、花脸代表剧目也随之陆续演出,精彩纷呈。
随同合班进京的其他演员有:张益长(名荫山,昆弋正生、武生)、胡庆元、胡庆和、朱玉鳌(弋腔红净)、朱小义(武生,朱玉鳌长子)、李玉安(花旦,绰号“快嘴连儿”,又称“飞箩面”,李益仲弟)、崔连合(旦,李益仲甥)、石广福(丑)、刘光兰(净,李益仲弟子)、石小山(武生,张益长弟子)、杨魁元(净,郝振基弟子)等。
同合班靠郝振基在北京打开了局面,声誉日隆。兹录民国七年(1918)1月6日丹桂园同合班与皮簧班合作演出夜戏剧目如下:
《送亲演礼》,张文斌;
《花子拾金》,王华甫;
《岳家庄》,钱铁君;
《贵妃醉酒》,元元旦;
《下河南》(即《胡罗锅子抢亲》),李玉安;
《钟馗嫁妹》,李益仲;
《彩楼配》,程艳秋(压轴);
《安天会》,郝振基(大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