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的张静之
张晓宾
张静之
一个团队创始成员的个人素质与核心领导的作风,决定了这个队伍的优良传统能否形成。铁四局始终保持的团结奋战和特别能战斗的钢人铁马精神,就是老一辈领导集体创建起来,经过一代又一代铁四局人锤炼并发扬光大的革命传统。张静之老局长就是这个优秀核心领导集体中的一员,一名真正的老共产党员,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静之出生于1913年,1929年考入北平大学预科,后转入经济系学习。同年参加革命,1930年经中共北平市委委员赵作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学潮中被捕入狱,出狱后,为避开反动军警监视,经组织安排,1934年转道日本,在明治大学读经济研究生,一个学期后回国,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抗日反帝大同盟工作。1935年—1937年,在张友渔的领导下,到石友三部队做抗日统战工作,任宣传科科长、秘书主任。后因石友三叛变投敌,中共人员撤离,经董必武介绍,张静之来到延安,到中央组织部陈云那里报到,接转组织关系。
到达延安后,张静之曾担任抗大总校四大队政治部主任、120师宣传科科长、抗大七分校政治部主任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张静之率领一个干部大队,奔赴东北。1945年底,创建牡丹江军区,领导剿匪、土改,发动群众生产,组织青年参军,建立地方政权。1946年建立第一个地方政权——绥宁省政府,张静之是绥宁省政府唯一的主席。由于牡丹江地区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因形势需要,东北行政委员会改建绥宁省政府为派出的直属牡丹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张静之改任专员。后建牡丹江省政府,张静之担任省政府主席。牡丹江地区是东北以至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后方,我国第一个航校、炮校都设立在牡丹江,在当地补充了大量兵员到38军、特种兵纵队等部队,组建了后来成为中央警卫师的独立八师。为了领导全省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保证军粮,动员翻身青年入伍,张静之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卓越的组织能力与政策水平。他领导自主在省内发行货币,恢复经济;贯彻落实正确土改政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开展农业生产,鼓励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等,在极端困难和极短的时间内,完全稳定了牡丹江地区的政治、生产和经济形势。
不久,松江省与牡丹江省合并为松江省,省会哈尔滨。冯仲云为省长,张静之、张冲为副省长。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牡丹江地区的首任和主要领导人,张静之为东北以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1949年5月,张静之随四野大军南下,解放武汉,担任中南军管会军政接管部副部长、代部长,组建中央直辖市武汉政府,并任副市长兼秘书长。
在毛泽东主席“打通汉粤川”的号召下,张静之主动申请到铁路系统工作,调任衡阳铁路局第一副局长,参加恢复和建设两湖(湖北、湖南)、两广(广西、广东)的铁路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张静之多次荣立大功。
1952年,张静之调入北京,担任新线铁路建设工程总局局长,成为新中国新线铁路基本建设的主要领导人。
1961年,中铁四局前身之一华北铁路工程局第一任局长张静之签批的成立华北铁路局文件
1963年8月,河北省遭受特大洪灾,京广铁路石家庄到沙河段严重被毁,时任华北铁路工程局(铁四局的前身之一)局长的张静之迅速组织抢险
1959年,因在铁路基本建设的组织指导思想与工作方式上,张静之提出铁路要修一条用一条,保证实效,不能搞人海战术全面开花,否则劳民伤财,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努力扩大机械化施工,不搞群众运动,要科学组织工程等意见,被错误批判为右倾思想。调离工程总局后,张静之到丰沙指挥部工作,领导组织丰沙线工程建设。
1962年,张静之在组建和担任华北铁路工程局局长期间,与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始终奋战在工程施工第一线,亲自实地踏勘线路,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先后完成牙林铁路西线、礼古铁路等6条新线铁路建设。在196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京广铁路抢险救灾中,张静之身先士卒,机断决策,指挥若定,提前完成国务院下达的通车任务,受到铁道部表彰。
1965年,国务院委派张静之担任抗美援越政府专家工作组组长。在越工作期间,张静之成绩卓著,胡志明主席亲授一级战功勋章。
1966年“文革”开始,远在越南抗美援越前线的张静之,给铁四局党委和群众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作为曾经的局主要领导,他愿意承担以前工作中的责任,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审查。党委书记李零石在大会上宣读此信时,泣不成声。
在“文革”中,张静之为了保护老战友,坚持实事求是,不做伪证,受到“四人帮”及其爪牙的残酷迫害,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换取了老战友的生命和荣誉。张静之以鲜血和生命,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伟大品格、胸怀和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高风亮节,实现了自己的初心和誓言。
1963年8月,河北省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京广铁路石家庄到沙河段线路、桥梁、站房严重被毁,运输线随之瘫痪。水灾发生后,时任华北铁路工程局局长的张静之在未得到任何上级抢修命令的情况下,主动组织并带领有关人员前往受灾现场,实地勘察,制订抗洪救灾行动方案。铁道部京广抢险的命令下达后,抢险队伍按事先部署,迅速奔赴指定抢险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