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领头雁”

技术创新的“领头雁”

2016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中铁四局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工作。为更好地发挥劳模在创新管理方面的带头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组建了“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很快,徐露平就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使工具锚前置,钢绞线预留长度为150毫米即可张拉,与普通穿心式千斤顶单端相比,可以节约450至500毫米长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由于工具锚和限位板相隔较近,千斤顶回油时工具夹片可随钢绞线一同退出,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使每片梁节约钢绞线成本约1000元,仅此一项肥东制梁场就节约60余万元。由于效果良好,该设备目前已在其他梁场使用,每年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在徐露平的带领下,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来,共完成小改小革14项,为梁场节约成本361万余元。

在不断蜕变中成长,在不断奋进中收获。农民工、管理者、省总工会副主席……徐露平在人生20年中,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刻满了奋斗的印记,划下了绚丽的轨迹。

左图、中图为徐露平在工作中。右图为徐露平与全国劳模窦铁城(右一)、巨晓林(右二)以及中铁四局工会主席李朋谦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