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马车班

工地马车班

宋子健 陈素芳

在铁四局的发展史上,有一段无法让人忘记的“马车史”。

那是1954年,国家确定修建集宁至二连浩特的宽轨铁路,当时铁道部从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抽调一部分干部、职工,在内蒙古集宁组建起“铁道部第三铁路工程局”(俗称“老三局”,铁四局前身之一),主要担负修建集二线的建设任务。这条铁路长300多公里,沿线人烟稀少,运输工具稀缺,几乎没有汽车。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局属各工程段、工区不得不采用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马车和骡子,组建起一个个马车班,以此承担所有建设物资、生活用品的运输任务。

没承想,这样一种运输方式后来延续了多年,并延伸到多个工地,从西北局到华北局,从浩渺无边的蒙古草原到崇山峻岭的云贵高原,马车跟随企业转战南北,为铁四局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60年代工地马车班为施工一线职工送饭,职工们席地而坐,匆匆就餐

二公司使用马车始于云南省富源县,这与二公司的组建有密切的关系,其马车班的前身是老二处(现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马车队,当时约有40匹骡、马,十几套马车,由职工华荣禄集中负责喂养,为全处生产、生活运输服务。1971年组建新二处时,原老二处五大队整建制调入新二处,有300余人。随着队伍的调动,一并带来了三套马车和骡、马,加上原有的牲口,由此组起了铁四局二处的两个马车班:一个是在湖南永顺官坝公社黄土岗隧道的二处二营(段)的马车班,分有3套马车,总共五骡四马、8名职工,其中赶车手3人、饲养员1人、装卸工4人,由二营(段)材料室负责管理;另一个是在湖南永顺县永茂隧道的二处四营(段)的马车班,有四骡一马,也是营(段)部材料室负责管理。此外,还有一匹马和一套马车给了二处电影队,专门为送电影到营(段)、连(队)使用,由焦连荣师傅负责喂养、使用。

二处使用马车运输的历史满打满算也就6年,不算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就由汽车队逐步替代了马车班。当然,也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骡、马年龄增长,且不适应新工地的气候条件,还时常染病、自然死亡,到1976年底就基本淘汰了马车运输,剩下的马匹和车辆卖给了西北某省,从此结束了二处马车班的历史。

值得肯定的是,二处马车班的所有职工在前后6年的时间里,为生产建设所需的沙石料、木材、设备、煤炭及粮食等生活用品运输日夜奔波。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为企业发展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心血,他们的业绩和贡献将永远载入二处光荣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