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篮生涯
陈凤
陈凤
我与中铁四局结缘于篮球。
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篮球,我就像在篮球场上的一个跨步,从学生成了铁四局有职工身份的女篮队员。
青春于此,快乐于此,一段难以抹去的美好记忆于此,我那段“半职业化”的女篮生活。
我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山东出大个,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在小学三年级时我就凸显出干体育的身材。由于个头比别人高,自然就被选入校篮球队。除了做好功课,我大部分业余时间与篮球朝夕相处,小学、中学的时光,篮球场是我最快乐的天地。篮球与我形影不离,我为学校争得了不少荣誉,这也就使我有别于他人。
1980年9月,不满18岁的我高中毕业。那年月,铁四局还隶属于铁道部基建总局。全路基建系统正筹办篮球比赛,四局在地方要招收会打篮球的职工,我所在的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女子篮球队在当地也算“甲级队”,常常代表区、市参加比赛,自然名气在外。以篮球为缘,走进四局大家庭,不得不提到四局的老一处,后来划归济南局的工程公司。当时老一处机关就在周村,我们女子篮球队,曾经和他们交过手,所以机遇由此降临到我的身上。就这样,老一处工会的苏有聪把我和其他4人带到合肥。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我就代表四局女篮参加了在合肥举办的全路基建系统篮球比赛,这年,战绩可嘉。1980年底,我办理了招工手续,正式在册,成了中铁四局人。
起初,我对四局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只知道四局职工是铁路职工,有免票证,坐火车不花钱,一身铁路制服,整天在火车上穿梭于大江南北。到了四局才知道,原来四局是修建铁路的。当时,领导对我们非常重视,为了便于集训和比赛,把我们几个安排在离局机关很近的物资处配件站,集训比赛是主要任务,没有比赛就在配件站管库。
80年代,体育活动项目单一,篮球比赛频率很高,我们不是代表局参加全路基建系统的比赛,就是参加地方举办的篮球比赛。在女篮的日子里,我们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脱产训练、比赛。
记忆最深的是1981年秋天在怀化的比赛,不仅获得了亚军,我还第一次去了长沙,第一次到橘子园摘橘子。当时,我们就像叽叽喳喳的麻雀冲向橘园,那成片青绿的橘子,我们这些北方长大的孩子看到后开心极了。在这里能吃到不花钱的橘子,个个是边摘边吃,大饱口福,每个人还都带回一篮,第二天,个个上火,满嘴起泡,嗓子痛。
1981年冬天,我们到阜阳二处冬训,冰凉的绿皮火车坐了一整天。当我们齐刷刷地来到球场训练时,引来了众多职工驻足观看。因为没有对手,我们就跟二处的男职工比赛,经常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左图为1983年,铁四局物资处女子篮球队在淮南材料厂集训。右上图为1983年9月全路基建系统女子篮球赛在合肥铁四局举办。右下图为1983年9月全路基建系统女子篮球赛比赛中场教练蔡虎生现场指导
1982年,为积极备战在商丘举行的全路基建系统的比赛,我们在四局的襄樊一机厂集训了一个多月。早晨6点钟,跑步练体能,上午、下午练传球、运球、跑跳、投篮等技术和战术科目,晚上与襄樊市各单位球队比赛。我在队里打左前锋,投篮功底较扎实,是主要得分手。和我打配合的小李,我的发小,司职中锋,身高1米75,体格强壮。只要我俩登场,不管是打快攻,还是打阵地战,常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领神会,篮球默契地在我们俩之间传递,很少失手。
1985年9月,我就读于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参加局队在贵阳的比赛,算是重返女篮,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全路基建系统的赛事。那年比赛后,我的两位队友陆续考取了学校,有的队友相继成了家。
1990年春天,我再返球场,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安徽省第七届运动会篮球比赛,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正规比赛。至此,驰骋赛场的女篮生活谢幕。
一晃,我已工作满30年,可回想当年,就好像是昨天的事,女篮的生活,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左图为1981年10月,全路职工女子篮球乙级联赛在湖南怀化举办,铁四局获得第一名。右图为1983年,铁四局女子篮球队参加合肥女子篮球比赛获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