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穿城去上学
童国强
张宝生、吴耀彬、杨一九、徐文明、童国强、程建伟、文昌烁(从右至左)参加继续学习时合影
进入21世纪,社会几乎已经把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当作年轻人的“标配”。但是在4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当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经历了10年“文革”的年轻一代,学历素养几乎是荒芜的。
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就是这样一代人,而我们报社的一批年轻人最终取得大学文凭,是靠3年甚至更多的业余时间蹬自行车“蹬”出来的。
1980年6月30日,铁四局党委机关报《铁道建设》复刊。我和杨一九、文昌烁、吴耀彬、程建伟、王陶、徐文明等一批爱好文学写作的年轻人进入报社当上了编辑记者,我们的学历几乎都是高中以下,我是刚从局襄樊技校毕业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新闻采访写作中遇到的一道道坎儿,像拦路虎一样挡在面前。哥们王陶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但一篇新闻中没有三五个“好大喜奔”的词儿,他都会“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常常搞得编辑组组长罗成誉仰天长叹。
要读书的时候没书读,要工作的时候下乡了,幸运的也就是上工地当个知青工。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全国都在进行初中、高中文化“双补”。文化断代的一茬人,唱着“80年代的新一辈”,20年后用什么来相会?
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文化知识专业人才的渴求,倒逼着我们这茬人对文化专业知识的渴求。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全国在职的新闻编辑、记者等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则被认可相当于大专文化,今后可进行新闻专业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我们数月废寝忘食地复习,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之后,很快又有了新的明确规定:参加新闻专业职称评定者,必须取得大专以上正规文凭。激流勇进,不进则退;大浪淘沙,不是金子就意味着被淘汰。咱不敢说自个儿是金子,但就是沙子也得做个铁沙子吧,炼巴炼巴没准也能炼成钢。
好在安徽大学1983年开先河,面向全省开办函授大学,各单位年轻人踊跃报名参试。我当时住在张洼路,拉着宣传科干事张宝生一起报了名。
张榜那天,安大校园公布了200名中文系、法律系新生名单,在2000多名考生中得中的有杨一九、文昌烁、吴耀彬、程建伟、徐文明、阎建国、张宝生和我,激动得不亚于金榜题名!我们8个人历经2个月的艰辛复习,终于“八仙过海”到了安大,成为这片圣地的“园外草”,咱中文函授班办的班刊就以此命名。学员们自知啊,咱不是园内全日制学生,不是园内的花儿,虽是草儿,却一样浸润着园里的阳光雨露!
迈进大学的门槛儿,“园外草”3年函授学习的艰辛令我终生难忘!函授班每隔一周的星期天上全天课,考试前还连着上课;编辑记者平时全国各地跑工地、加班加点赶稿是常事,一切可以挤出来的业余时间全扑到了学习上。按说咱汉语言文学专业,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史、写作等专业课整明白点儿就行了,我的一九老兄,连哲学、政治经济学那些知识点都不放过,常常逼着我复习,回答清楚了才罢休。
那时,市内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一年中的二三十个星期天,我们每次上课都是天蒙蒙亮就出发,天漆黑了才回家,中午没地儿去,路边小餐馆儿8人一桌吃完饭,只能坐在马路牙上等上课,疲惫不堪。记得有一晚伸手不见五指,我正奋力朝着没有一盏路灯的张洼路上坡蹬着车,一对青年情侣骑车从上坡另一头急冲下来,一下把我撞飞了出去,手破了,膝盖也破了,自行车脚蹬也被撞歪了。我说:“你都逆行冲到我这边了。”年轻人直说“对不起”。天确实太黑,小伙子又急着带对象去看电影,咱还是善意地放行了。有一次下大雪,雪刮在脸上,眼都睁不开,自行车雨披不知兜了多少雪,手冻得通红,衣领子里边都是冰水,那个难啊!我当时在心里发誓:这回学完后,这辈子再也不参加考试,不拿什么文凭了!
苦尽甘来。1986年底,我们终于拿到了安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1987年,报社又有一批年轻的编辑记者通过联大、电大拿到了文凭。在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次开展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经罗成誉等报社领导力争,我们全都取得了编辑或记者的中级职称。
张健基局长后来跟我们说,局里很多“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有意见,说他们干了20多年,你们才干几年,也评了中级职称,享受和他们一样的工资待遇。张局长回道,只要够格,干什么岗位就拿什么待遇,这是国家规定的!在重知识、重才干的大背景下,这回答令人荡气回肠!
又过了20年,我违背自己曾发狠的誓言,以48岁的“高龄”再一次在全省统考中考上了安大成人教育学院新闻系本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已经在青藏高原工作,是我爱人代我报到注册的。老师问:“哦,你替你儿子来报到啊?”我爱人说:“不,我替我老公报到!”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之后,在安大成人教育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上,我20多年来在安大两度当学生的事例展示在安大校园的展板上。我在感言中说:我是安大一辈子的学生!
四局、安大,把我从一名知青培养成技校生、大学生,使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新闻记者、编辑、高级党务工作者。前面提到的王陶,后来成为香港《文汇报》总编辑助理、《香港商报》副总编辑;杨一九成为湖南省岳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程建伟成为《中国中铁》报社总编辑;张宝生成为中铁四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工会副主席;吴耀彬成为羊城铁路公司电视台台长;徐文明成为《滁州日报》记者部主任;文昌烁成为《铁道建设》报社主持工作的副总编辑。其他同学也都成为各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成为各个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
回首往昔,我深切地体会到:一生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油,不断地努力奋斗,我们才有成功的希望,才不辜负这波澜壮阔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