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成长

把共产主义精神贯穿到经济承包中,这是共青团助工队开展活动的宗旨。

在生产上开展助工活动,对每一个助工队队员都是考验。

助工队队员自身必须是完成本职工作的模范,自己完不成定额就没资格去助工。小杨村应急工程工地上,由于工期紧,又连遭大雪、洪水灾害,施工很困难。特别是遇到劳动强度比较大的活,强劳力也仅能完成定额。于是,助工队队员们早上班,晚下班,吃饭在工地,挤出时间开展助工。

助工队队员又是生产突击的先锋。哪里有困难,助工队就出现在哪里。他们不计报酬,不分分内分外。六处一段一队在一次顶涵施工中,急需预制盖板。由于人手不足运不去,助工队连续突击了两个中午,把27块每块重达380斤的盖板运到了工地。当工程如期竣工受到领导表扬时,工人们说应该给助工队记头功。

助工队的援助活动由路内逐渐发展到社会。1983年9月,二处三段一队看到附近农村豆田被淹,立即出动帮助农民排积水,避免了1000多亩庄稼受损。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助工队队员们也视为亲人,经常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在助工活动中,青年们受到了锻炼,思想上获得了提高,有54名青年入团,10名青年入党。

目前,助工队活动正在由体力助工向智力助工转化。全公司建立了50多个青年自学自修辅导班。“工”余饭后,青工们仍在思索着对施工方法的改革、探讨对施工机具的革新。实践证明,助工活动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青年思想进步,是在实践中学习、传承共产主义思想的好形式。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朵共产主义鲜花必将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20世纪80年代的皖赣铁路芜湖枢纽小杨村编组站应急工程,是当时全国70项重点工程之一。图为小杨村会战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