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西格打胜仗

应急西格打胜仗

爱国

协作队伍党员与西格项目部党员共同参加“党旗映红西格线”授旗仪式

2006年5月28日下午6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经过近8个月的奋战,西(宁)格(尔木)铁路增建二线应急工程中铁四局管段正式开通了!

6天前,中铁四局总经理戴和根再次到西格铁路增建二线工地督战。5月25日,局副总经理甘百先在西宁参加完青藏公司“决战三十天、保西格开通”交班会后,连续奔波10个小时,马不停蹄地来到西格工地,与参战将士一起拼抢最后几十个小时。

西格铁路应急工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青藏铁路铺通后,铁道部宣布,自7月1日起开通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宁至拉萨的列车。这些进藏列车将经过西格线。于是,2005年10月才开工的增建二线应急工程一下子成了铁道部当时的头号重点工程。为了这个目标,铁道部把西宁到格尔木运行的客、货列车全部停运,集中全路优势力量拼抢西格线。

中铁四局承担西格线应急工程第四标段101.2公里(5月份新增30公里换轨)的线路施工任务,包括拆除既有线路71.82公里,新增路基土石方143万立方米,新建桥涵125座,人工正、站线铺轨86.85公里以及换轨等。在西格全线,我局管段的条件最恶劣、交通最困难。

铁道部和青藏铁路公司要求:6月5日之前线路必须达到时速120公里的开通标准。青藏高原的冬季和即将来临的春节,给西格线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七分公司、八分公司迅速调集精锐力量前往西格工地。德令哈以西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混凝土施工根本不具备条件。为了抢工期,局西格指挥部投入500万元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暖棚作为生产混凝土构件车间,打破了高原冬季休工的惯例。

左图为员工刘万能,他连续在工地工作8天没回驻地睡个囫囵觉,带着焊轨小组日夜不停加快焊轨进度。右图为员工在工地吃饭。每天工作非常繁忙,员工在施工工地吃饭已成习惯

在铁道部统一部署下,各铁路局的30多台大养设备陆续被调拨至西格工地,连哈尔滨、乌鲁木齐等铁路局的道砟也被千里迢迢地调拨至西格工地。

四局西格工指的驻地设在一个叫作“航垭”的小火车站,这里并没有常住人口。“航垭”蒙古语的意思是“山鹰飞不过去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水源。高原没有绿色植被而且缺氧,连煮面条都要用高压锅。员工从平原地区刚到此,走路稍快些都气喘得像拉风箱。在这里施工,工期又如此紧张,难度不言而喻。

我局管段全部处于风口地带,距公路最近距离达20公里,附近几乎没有居民,除了骆驼刺见不到任何植被,食品和生活用品要到140公里外的德令哈市去购买,是全线5个标段中环境最艰苦的。

山鹰虽然飞不过去,但筑路人却在这里顽强地生存并紧张地工作着。低压110、高压190mmHg的指挥长张国宝是工地上压力最大的人。去年10月1日,青藏铁路公司建管所下达开工令当天,“中铁四局西格二线应急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次日正式开工。短短5天时间内,便组织了346台套机械设备和1220名作业工人到达工地。

八分公司分管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刘志远从3月份起便在工地上率领员工昼夜施工,提前完成了80多公里的正、站线人工铺轨任务。5月初,新增工程任务确定后,他再次来到西格线,平均每天在工地的时间超过18个小时,实在饿了就吃几块饼干充饥。5月中下旬,刘志远更是连续5天每天只休息2小时。

工人们在拆除旧钢轨

水在这里奇缺,工指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部靠水罐车从几十公里外的一股山泉中抽出、装车并拉过来。结构物施工高峰期,工指租用了18台水罐车,不停地向沿线供水。

5月22日,八分公司西格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乔正杰时隔一个多月才“奢侈”一回——在宿舍洗了一次头。他原想着用半盆水只洗一遍,结果洗后盆底有厚厚一层沙子。他不舍得把水倒掉,而是稍稍澄清了一下,把上面的水倒进另一个盆里。在西格,大家都这样惜水如金,洗过脸的水留着洗手、洗抹布、洗拖把。不少员工的饭碗好几天都只擦不洗,一来没时间,二来是为了省点水。绝大多数员工一个月洗不上一次澡,只有当经理部有车前往德令哈市办事时才搭上便车去洗个澡。七分公司西格项目经理部物资部主任陈元新说,他和同事到德令哈洗澡,请了个搓澡工,一搓就搓出一卷卷污垢来,搓澡工一看乐了:“我猜你们肯定是修铁路的。”

这里海拔3400多米,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风口地带,每年只刮一场大风,那就是从年头刮到年尾,狂风席卷着沙尘无孔不入。员工住的是简易房和帐篷,一起床大家都会把被褥卷起来。如果不卷,不一会上面便是一层细沙。风力经常在七八级以上,一刮起来能见度不到3米,员工们戴着头套仅露出两只眼睛,在漫天飞舞的狂沙中工作。即便如此,嘴里、鼻孔里还是会吸入沙子,连耳朵里也有沙子。

5月份以来,西格线上的230名管理人员和4700名作业人员都在加速,与时间赛跑。白班人员天亮出发,大半夜还不一定能收工,饭在现场吃,会在现场开,很多人觉都在现场睡。5月5日至14日,新增的7座既有线框架桥涵顺利竣工,从开工到全部完成,满打满算仅用了9天时间,创造了神奇的“西格速度”。

现场领工员不够用,八分公司从机关科室抽调14名干部,由副总经理刘志远和纪委书记程双喜带队火速增援。

从26日傍晚起,甘百先、张国宝、刘志远、程双喜、刘俊等率领参战人员数千人,在新增的30公里线路上展开了最后的决战。荒漠腹地白天紫外线特强,但夜晚气温便骤然降至零下三四摄氏度。一夜间,9公里线路的旧轨被拆除,长轨被一根根抬到路基既定位置,接着数以万套的扣件被装上,再进行应力放散、锁定和焊接。白天温度高于标准温度,容易造成质量通病,应力放散、锁定只能在晚上进行。每天晚上,八分公司西格项目经理部都由乔正杰带队组织应力放散和锁定施工。

因新增的换轨技术标准不一样,焊轨机和焊剂在附近根本买不着。求救电话打到合肥八分公司机关,总经理杨圣华迅速派遣公司机物部副部长胡建军飞往北京采购,同时要求两天时间内必须从北京赶到工地。胡建军本想通过飞机托运,但机场方面不同意,他只好联系汽车专程送往工地。一听说目的地是青藏高原,原谈好仅用一辆车、花5000元,却被要求用两辆车、花40000元,就这司机还显示出为难的样子。还是胡建军好话说了一箩筐并不停地催促,车辆才终于出发了。考虑到北京来的司机路不熟,从西宁到工地近千公里,八分公司西格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管新权派出两辆皮卡车去西宁接应,确保焊机、焊剂以最快的速度被运达现场。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驻中铁四局指挥部的青藏公司安全监察大队大队长苏维利,用这句话来形容中铁四局员工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

项目部领导在研究施工方案

刚铺设好的铁路,准备安装轨道和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