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处的发展历程

给排水工程处的发展历程

铁四局给排水工程处的前身是1953年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三局给排水工程队。1958年铁道部“工管合一”,给排水工程队整建制划转呼铁局。1962年给排水工程队被调入华北局。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给排水工程队从河南南阳迁驻湖北省襄樊市。1977年铁四局组建直属给排水工程段。

给排水工程段最早以打井起家,靠修建水塔、水渠维持生存发展。给排水工程段职工以河北人、河南人、山东人居多。湖北省襄樊市星火路20号,是当时机关办公楼的地址,也是老给排水人随时都能脱口而出的一串字符。它与襄樊市钉丝厂紧邻,与襄樊市供销幼儿园正对。一段在襄北,二段在淮南泉山,三段在芜湖小杨村,四段、钻井段以及修配厂都在襄樊市人民路的益民巷内。

当时的给排水处钻井工程段,哪个工地一开工,货车就拉着几十公斤重的钻头和钻孔桩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那时,段里年产值只有百十万元,年人均产值只有一万元左右。

1982年给排水工程段更名为给排水工程大队,1984年更名为给排水工程处(简称给排水处)。

1986年,为解决市民吃水难及喝臭水的问题,合肥市主动邀请给排水处参加了投议标,由于技术方案合理可靠,赢得了帮助地方建设四水厂及其巢湖水源工程的机会。这是给排水处初次涉足市场,这在当时的铁四局是最早的,在国内也是为数不多的。

1980年,给排水工程段子弟学校的学生送别调离的老师

1994年,在机关办公楼下的空地上举办的铁四局给排水处国庆文艺晚会

左图为给排水处钻井段段部办公楼顶,当时处自己承建的随处可见的倒锥壳水塔如今已被新工艺代替。中图为原市政分公司(给排水处)承建的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工程,荣获湖北省优质结构工程、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右图为芜湖市朱家桥尾水生态湿地公园,获评“安徽省重点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90年代初,跟随时代的步伐,钻井段开始走向市场。1991年底,段里承接了合肥四水厂直径1.8米钢制管道卷制铺设任务。机钳班除了几个老师傅和女同志留守段部车间之外,其他人员全部奔赴工地。

1992年,给排水处承建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由于工期紧迫,处里一声令下,由一段、二段、钻井段300余名职工、1000余名民工组成的施工大军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开进了江心洲。抢工一个月,在春节前完成6座直径24米、高12米的污泥消化池主体建造任务。那时没有现成的混凝土,更谈不上泵送,混凝土全靠自拌,通过手推车,用龙门架提升到浇筑面进行浇筑。最后一座污泥消化池顺利封顶后,指挥部在工地的上空放起了焰火。

给排水处进入市场化运作之后,施工区域很快覆盖了安徽、江苏、湖北、山东、上海等地,施工领域由铁路给排水扩展到城市大中型水厂、水源、输水干管、污水厂、污水干管等。市政公司的顶管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成套,从最初的千斤顶顶进人工挖土,到三段双铰水冲式和气压平衡顶管掘进机,再到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掘进机尺寸也从600mm、800mm、1000mm,大幅跨越到今天的4000mm等十几种尺寸,设备配置趋于完善。

2000年,改制挂牌成立给排水工程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给排水工程分公司,2005年4月在湖北省襄樊市工商局正式更名注册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