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公司的前世与今生
丁渊
1989年11月,机械经租处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要说清楚今天的七分公司,就不得不把日历翻到20世纪80年代。
那时,国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施工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设备落后、负担沉重等诸多困难。为了节约资金,对购置的国外先进和大型特种设备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提升使用效率,铁四局于1984年5月研究决定,把当时的局襄樊工程机械厂、局机械管理站、局机械检测中心、局物资处修配厂和配件供应站等单位合并,成立“铁四局机械服务公司”,公司机关设在肥西县上派镇原局机械管理站大院内,次年8月又迁至合肥市姚公乡白水塘。
机械服务公司以机械经租为主要管理方式,服务于全局各个施工生产单位,是机械化施工的突击力量,参与局内重点工程的建设。同时,公司通过机械维修、加工制造、汽车检测、进口配件国产化等,维护和支撑了机械经租主业。当时,土石方机械、筑路压实机械、基础桩基机械、大型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是机械经租的几大支柱。鼎盛时期,有各种大、重型机械80多台(套),德国“宝马”压路机,瑞典“沃尔沃”拖车,日本“小松”挖掘机、“加藤”起重机、“神钢”打桩机,还有日本的槽壁机、芬兰的钻机等,那可都算得上王中之王、品中之品。担负机械经租任务的主要是原机管站的机械一队和机械二队。其中,机械一队以大型重载汽车、挖掘机、推土机为主,机械二队以打桩机、压路机、平地机、大型吊车为主。
机械服务公司并不满足于这些大型机械设备,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组织技术方面的“诸葛亮”,制作出4台简易打桩机,分别配上4.5吨、3.5吨、2吨的锤头,承接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大桥基础工程——大(冶)沙(河街)线阳新湖特大桥打桩工程,从而开辟了打桩施工的新途径。1985年,公司又配备了一台日本神钢株式会社制造的75P打桩机。在此后10年里,这些打桩机先后在南京扬子乙烯工程、安徽司法厅大楼、上海莘松高速公路、上海藻浜大桥建设,以及宣杭铁路、南京工贸大厦、汉川铁路专用线等桩基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铁四局争得了许多辉煌的荣誉。
1985年,铁四局从意大利采购了20台15吨重型自卸运输车,人称“佩尔里尼大翻斗”。当时,15吨以上的土石方运输车在国内建筑企业中还不多见。接车地点是在上海港。命令下来后,机管站立即组织了接车大队,由安监科科长担任队长,除了配备两名工程师、四名维修工外,还专门为每台车安排了两名司机,计划连夜开回。20台高大威猛的车一上公路,长长的车队威风凛凛,甚是壮观,所到之处常常引来众多路人围观。那会儿还没有对讲机,为防止个别司机掉队,车队每走40公里就要停下来清点一下车辆。进入肥东后,交警们哪见过这种阵势,慌忙上前敬礼、询问,一了解到是铁四局的,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专门派来了一辆引导车,把车队风风光光地送到了肥西基地。车队的第一辆车刚进大门,路两边鞭炮齐鸣,职工们喊声震天,高兴、热闹得就像过年。老站长边富也是个老司机,平时爱车如命,看到这些进口车辆高兴得合不拢嘴,急不可待地爬上驾驶台,空打着方向盘过了一下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本公司拥有了资本积累,还极大地推动了铁四局各兄弟单位的资金、设备的储备和运用,并由此“倒逼”机械服务公司的职能不断变化,企业名称连续改为机械工程公司、机械经租检测总站、机械经租处。局里任命年轻的戴和根任处长,他有思路有干劲,在企业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1996年12月,经局批复,“机械经租处”更名为“机械工程处”,并从1997年开始着手改变运行了13年的以机械经租为主的经营模式,确定以综合施工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力求开创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向。渐渐地,公司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000年8月2日,也就是铁四局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2个月之后,机械工程处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4月又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分公司。
1997年至2002年,公司经历了转型和改制两个重要发展机遇期,借助转型和改制,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了企业经济行为,进一步夯实了独立承揽工程和组织施工的各项管理基础。转型综合施工后的头十年,毫无土木工程综合施工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七分公司,“初生牛犊不怕虎”,先后承建了安庆体育馆、黄山体育馆、北京站无站台柱钢结构雨棚、黄(陵)延(安)高速公路老庄河特大桥等工程,拓展了铁四局的业务范围,公司自身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8年,经租站第二届一次职代会期间,局领导姜衍昌与公司领导和检测站职工代表合影(左四为姜衍昌,右三为处党委书记孙惠民,左二为处工会主席姜宁)
1991年,经租处代表队参加局首届田径运动会
佩尔里尼自卸运输车
1991年,处党委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活动
2000年8月2日,机械工程处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1999年9月竣工的安庆市体育馆,是公司1997年刚刚转型综合施工后承建的大型体育场馆工程
1995年7月完工的合肥日立挖掘机有限公司全钢结构厂房安装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2002年至今,以构建“安全质量效益文化和谐型企业”作为长期发展目标,企业逐步进入了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平稳时期。公司以“优质服务、筑造精品”为核心,先后已承建、参建和正在承建的铁路、公路、市政、地铁、房建、钢结构等工程230多个,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施工营业额超过60亿元。公司以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大型综合体育馆、湿陷性黄土地质双连拱隧道、城市景观隧道、深桩高墩长跨特大桥和跨海大桥、大型钢结构和网架施工、地铁控制中心和环控设备安装、城市地铁控制爆破、高原强风沙地域铁路施工等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所承建的工程荣获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0多项。
需要指出的是,加工制造是机械服务公司延续到机械经租处时期的主要生产项目。1985年至1995年,虽然主要制作(造)了农贸市场大棚、工地活动房屋、无压热管锅炉、工程机械支重轮、农用机动三轮车、液压密封胶圈、防冻液等一大批自主开发的产品,但自主开发的产品数量少、技术含量低,这是公司比较突出的短板。1995年,合肥矿机厂改造项目引入了日本日立建机公司,机械经租处被确定为第一期项目“三通一平”土方工程的中标单位。开工典礼上,我认识了日本日立建机公司总经理木川理二郎、项目负责人吉田邦雄。第一期工程顺利结束后,吉田邦雄希望我们挑一点能干的工程继续合作。我的目光盯上了安装工业厂房。当时,承担安装厂房的机械经租处合肥汽车检测站副厂长夏阳和车间主任徐波雄心勃勃,主动请缨。经过吉田邦雄的协调,由杭萧钢构负责B跨标准钢结构厂房的制作,我们负责B跨钢结构厂房的安装和厂房中的4台5吨、2台10吨天车的安装。从此,我们开始和杭萧钢构合作,从安装到制作加工,逐渐掌握了大型轻钢结构的制作加工安装的整体工艺技术。1年之后,我们投资建立了H钢生产线。与此同步,由公司自主开发的球形与杆连接空间网架技术也已经成熟。1995年至2000年,公司先后承接了芜湖“九五一”工程、安庆体育馆、黄山体育馆、嘉兴韩泰有限公司等31项、总计超过12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工程。
因此说,合肥日立厂房安装是我们的“第一次”,我们由此抓住了战略转机。此后,H钢生产与球连接网架构成了钢结构技术的两大核心,也奠定了钢结构公司衍生的基础。2004年4月16日,合肥中铁钢结构有限公司水到渠成地从七分公司分离分立,所承建的车站钢结构无柱雨棚和工业厂房目前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这也是七分公司对中铁四局实施做强做大战略所做出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