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就是榜样

旗帜就是榜样

共产党员、工地医院护士长丁太环,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是一朵不惧风霜雨雪的“雪莲花"。

2002年3月13日,已在一期工程格尔木工地医院干了一年的丁太环,主动报名要求上二期工程工地。从2800米上到4700米,有多年医护经验的丁太环清楚地知道,这对人的身体和意志该是多么严酷的考验。她说,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走在前头。

初来时没水没电没取暖设备,更令人难堪的是住房紧张。丁太环不得不和6位男同志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中,一住就是十几天。她和医院的两名同伴强忍着不适,支病床,搬药品,布置治疗室、药房,给患病的员工治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实在受不了,就喝点葡萄糖,休息一下起来再干。十几天后,工地医院建成了,丁太环却更黑了、更瘦了……

第六项目队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徐玉成认为,最有力的语言是行动。在昆仑河桥群建设期间,他带着测量队队员们,每天往返三四次,蹚过冰冷刺骨的河水进行野外作业。饿了,啃干粮;渴了,喝雪水;沙尘暴来了,就钻进山崖躲一会。他无怨无悔,队员们跟着他前行。3号便桥进行最后一次混凝土灌注,因连日劳累病倒正在打吊针的徐玉成,坚决要求上工地。工友们劝他休息一晚,他说:“这种时候让我休息,只会加重我的病情。”之后,他拔掉针头就下了现场。后来大家得知,正是在这一天,他的妻子从安徽黄山捎来急信,年幼的儿子摔断了腿住进了医院,让他速回。他没走,在工地钉了一夜。

工友们称他“高原铁人”,也有人用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抗缺氧植物“红景天”来形容他,叫他“徐景天”。

“冰河抢险英雄”“青藏雪莲花”“高原红景天”“生命守护神”“高山压不垮、冰雪挡不住的钢铁运输线”等等,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蕴含着牺牲与奉献、艰辛与荣光,这是员工群众对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最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