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子还贵重的针线包

比金子还贵重的针线包

五宣

2007年7月,邱阳就要入职中铁四局集团公司了。五公司退休职工邱金润拉过孙子的手,将一只印有“河南安康县第九区观音乡第六村陈昌余慰劳敬赠”字样的棉布手工针线包交到了“铁三代”的手中。

邱金润是湖北新洲人,1951年10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国内组织的劳军慰问中,邱金润有幸得到了这个绣制细致的针线包,之后他一直将针线包珍藏在身边,直到进入21世纪20年代。

70年过去了,但在朝鲜抢修铁路的往事并不如烟,还在邱金润的脑海里,异常深刻和清晰——

朝鲜战场的地形十分复杂,山、河、公路以及铁路大都在一条窄道中,隧道和桥梁交替连接。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依靠武器优势,经常对我铁道工程总队负责管段的桥梁和隧道口狂轰滥炸,造成运输线路的损坏。志愿军铁道指战员采取在桥梁旁边修筑边线桥的方式,主桥损坏了就马上与边线桥接轨,以此保证铁路运输的畅通。

邱金润是一名工程科测量工,哪里铁路被炸了,抢修需要什么材料、数量多少,或者需要多少劳动力,邱金润和工程科的同志就要先去调查,由中队进行部署之后,马上组织队伍进行抢修。虽然邱金润并不是正规部队出身,但他和其他青年工人一道,下定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士兵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测量和抢修中奋勇向前。

有一次,邱金润测量完两座桥,刚走到第三座桥的桥头,就遇到8架美军轰炸机袭击。因为防空人员并未提前发现,正在抢修的战友们毫无防备,也来不及躲避,当场死亡12人,轻重伤80余人。邱金润受了轻伤,侥幸逃过一劫。

除了面临敌机轰炸的危险,邱金润和战友们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当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两个苹果,或者能添加一点青菜。因为长时间缺乏营养,好多战友患上了夜盲症。国内运来的木耳、蛋黄、豆腐干等,因为是压缩制品,煮好长时间都煮不烂,让人难以下咽。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邱金润和战友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障了运输线路的畅通。

在测量工作之外,邱金润还和战友们一起担负着运送物资的后勤保障任务。为粉碎敌人破坏补给线的计划,铁道总队要求在正线之外修两条备用线。没有大型机械和设备,战士们只能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用铁锹一点点地挖掘冻得如铁块一般的泥土。因为工作效率太低,指战员们就想出一个办法,用从定时炸弹上拆下来的炸药将冻土炸开,邱金润同其他数名战士负责用麻袋将炸药背到工地。他们跑了一趟又一趟,衣服都变成了咖啡色。而由于长期摸爬滚打,衣服时常被撕裂或磨破,邱金润就利用休息的间隙,拿出祖国人民慰问赠送的这个针线包,穿针引线地缝补。

从朝鲜归国后,邱金润来到西安铁路局工作,后来调到中铁四局的前身之一——铁道部西北局,先后担任过安检员、测量工等,直至1983年退休。

如今,邱金润把随身携带了70多年的针线包交到了新一代的“铁军”手中。它饱含了老一辈铁路人对新一代建设者的殷殷期盼,既告慰自己往昔的峥嵘岁月,也劝勉下一代四局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牢记使命,感恩社会,用行动和业绩回报企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