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裴维勇是名“铁二代”,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铁路工人,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一辈子都奉献在铁路上。

1985年,19岁的裴维勇来到中铁四局二处四段二队当上一名起重工。“上班第一天,父亲很严肃地跟我说,工作要争先进,在事业上要超过他。”裴维勇回忆说。

裴维勇一直视父亲为榜样,把他的殷殷嘱咐装在心里。他不怕吃苦,脏活、累活抢着干,认真向老师傅请教技术。不到3个月,他的起重工技术掌握得游刃有余。第二年,他被推荐参加测量培训,岗位也由起重工变为测量工。

“我到了测量岗位上,遇到了我的师傅刘茂兵。他手把手地真传,教我怎样分析处理现场问题,使我受益终生。”裴维勇感慨地说。

遇到刘师傅是裴维勇的“福分”,而他也立志成为更多人的好师傅。一路走来,裴维勇完成了从“拜师学艺”到“带徒授业”的角色转换。现如今,他把很多精力用在徒弟身上,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他培养了20余名青年技师及高技能人才,很多徒弟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等职务。去年,裴维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国中铁工会授予“五星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南征北战35年,在家休假总共不足2年。女儿3岁时都没有见过爸爸,他一回家女儿就躲着他,总是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要吃咱家的饭。女儿长大结婚那天,他在工地上赶工期,只能在电话里祝福女儿女婿。老父亲突然离世时,正赶上了施工的紧要关头,他强忍泪水坚守岗位,没有给老父亲送终……

裴维勇向同事传授技术要领

对家人的愧疚,让裴维勇更珍惜在家休假的每分每秒。只要一进家门,扫地拖地、爬高下低,里里外外都是他忙碌的身影;看到女儿、儿子,手里抱一个,肩头扛一个,带他们到处逛、天天玩。“我很想能天天陪着他们,看着他们长大,但是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我们筑路人过的是集体生活,建的是百年大业工程。”裴维勇说。

高原筑路,深山架桥,裴维勇的脚步从不停歇。从起重工到测量工,再到搅拌站站长,裴维勇的岗位几经变化,但是攻坚克难的钻研精神和默默奉献的坚守精神从未改变。

裴维勇带领团队成员研究课题

裴维勇带领团队成员现场察看机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