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青春记忆

火红的青春记忆

保华 爱国

20世纪90年代,铁四局召开优秀(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表彰大会

从工地一路走来,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与铁路、公路、桥梁等建筑物一起,成了叶华成青春中闪亮的记忆。

1982年,叶华成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十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非常抢手。当时他有三个选择:路局、设计院和铁四局。恰好他有位叔叔在合肥,于是家人们一起来到铁四局机关“考察”了一番。见到十分气派的局办公大楼,心中的选择便向铁四局倾斜了。

叶华成来到地处安徽休宁正在修建皖赣铁路的六处。到达队里那天正下着大雨,队里的招待所里滴滴答答下着小雨。从处里到三段,再到二队,条件的反差有点强烈,在上海长大的叶华成第一次见到塑料薄膜还能代替窗户玻璃。

但他很快就适应了现场节奏。一到工地,他就负责二队皖赣线休宁车站及17公里管段收尾工作,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一年后,叶华成被调到芜湖建设六处基地,卜家店的“铁六处”处处印下了他的青春足迹。两年后,他被调入四段施工室从事施工技术管理。1985年,六处中标上海莘松高速公路项目,阔别上海3年的叶华成回到上海工作了。

工地的锻炼,让他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谨细致和认真负责的作风也展露无遗。1988年,铁四局迎来了宣杭线水阳江特大桥预应力桥梁施工和山东济青高速公路的菲迪克条款管理。这对于当年的铁四局来说都是第一次,已任六处施工科副科长的叶华成参与了相关科研攻关和现场施工。1992年,叶华成任六处代总工程师时,时任局长张健基对他说:“这个‘代’字是我加上的,因为你是局里最年轻的总工,多少我有些不放心。一年后我们来看,你干得好,把‘代’字拿掉,跳过试用期;干得不好,‘代’字也拿掉,还是副总工。”

叶华成向客人介绍五里墩立交桥

考验说来就来了。津浦铁路滁河特大桥35号水中墩施工,第一次开挖后就出现了大量涌沙。叶华成在现场指挥,与相关专家沟通后决定用钢围堰沉井法施工。巨大的沉井沉下去了,开挖也终于见底了,但还没高兴几分钟,涌沙又翻了上来。从五处调来空压机和潜水员,进行堵漏作业后再抽水,涌沙仍然不止。叶华成向设计院建议提高底部标高,并向业主提议,采用降水封闭施工。最终,通过水下爆破等措施,解决了水中墩施工难题。

1992年,已是六处党委委员、副处长的叶华成,负责六处上海地区生产经营。他集中精力投入六处上海总公司的市场开发,中标了浦东大道第一段项目,取得了上海市场的新突破。

1994年8月5日,局党委书记李国瑞与他谈话,局党委拟任命他为四处处长。叶华成一听倒急了,自己的专长是搞技术,没干过行政,如果干不好,对不起组织,也对不起职工。谈到了中午1点,连饭都没吃,意见还是不一致。副局长崔增福带着车就在楼下停着,准备去四处宣布调令。走出李书记办公室前,叶华成说:“我只干3个月,干不好您免了我。”3个月后,李书记说:“你干得很好啊!”

压力有多大,叶华成最清楚。上任伊始,他迅速到各单位调研,发现成堆的问题中,最大的困难还是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甚至不识字。到食堂买饭,连饭菜票都不认得,怎么提高施工水平?有个外地工人在合肥车站附近转悠了半个月,硬是找不到张洼路上的铁四处,还是一位好心市民领着给送来的。

叶华成与党委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对用工制度进行改革,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关键时刻,局党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局长张玉琨带着局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四处支持改革,并支持解决资金困难。叶华成站在维护企业稳定的角度上适当调整了方案,终于推动了改革。之后又在国家新政策下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改制和转型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计算公式,加大考核力度,在四处试行年薪制。项目经理朱鹏飞1995年一次性兑现了5万多元,在当时引起轰动;2名项目管理者因管理不善被降职,真正实行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叶华成还力主对医院、学校、幼儿园进行改革,医院成功改制转型。处里新购了11亩土地,盖起了工程师楼。

当时,四处的很多管理措施都开全局之先河,全处的面貌发生了积极改观。

1995年,四处为主力,与二处共同承担了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立交桥——工期仅半年的合肥五里墩四层立交桥——施工任务。作为常务副指挥长的叶华成,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每周都要多次来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工程如期完工,五里墩攻坚战也打出了铁四局的声威。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听说安徽合肥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立交桥,遂带一批人从上海来观摩。参观五里墩立交桥时,得知工期只用了半年,黄菊感叹道: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壮观的立交桥,在上海起码需要两年。“阿拉上海”,叶华成的现场介绍引起了黄菊的关注。30多岁的上海籍知识分子,上铁毕业,在一线摸爬滚打的优秀工程技术管理者,这样的人,上海也很需要啊!

1996年9月,担任了铁四局副局长兼局沪公司总经理的叶华成,把主要精力放在华东地区的经营上,在他的运作下,大众试车试验场、上海地铁M8线等项目的中标,成功开拓了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建筑市场新领域。他还担任了8个项目的指挥长。

尤其是秦沈客运专线项目,大家至今记忆深刻。

秦沈项目1999年7月29日中标,局抽调了多家骨干子分公司参与施工。叶华成常驻工地,在全管段推行“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理念,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创新并推出大型混凝土构件无拉杆施工技术。某公司领导兼项目经理站在降低成本的角度,降低了技术标准,施工的结构物尽管合格,但距创优还有差距,叶华成坚持让他们推倒重来。该经理两次找到局领导说情,叶华成不为所动,并限定时间整改,提出“若不整改,建议局党委免除其职务”。终于,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成,叶华成对他说:“一切都翻篇了,我们还是好朋友。”由于全线施工管理到位,施工质量被铁道部充分肯定,时任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率百余名专家来到秦沈管段现场观摩。

提起叶华成调离四局,局原党委书记李国瑞回忆道,他在四局工作时收到上海市委组织部一位钱局长写来的一封信,是用毛笔写的竖体信,请求商调叶华成去上海市公共事业局任职。李国瑞回复说,四局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局党委已将叶华成列为后备干部培养。上海方第二次来信,李国瑞回复“必须由铁道部党组决定”,实际上还是婉拒。上海来的第三封信告知,叶华成在上海也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此时,李国瑞已调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钱局长找到时任铁道部政治部主任盛光祖斡旋。盛光祖先后三次与李国瑞协商此事,见上海市委态度诚恳坚决,李国瑞虽不舍但只得同意放行,按干部管理程序还必须得到铁道部党组的批准。在铁道部党组会上,韩杼滨部长风趣地说:“叶华成调上海干什么呀?要是提调副市长就放他走,要是提局级干部,由铁四局来定。”后来,中铁工党委给部党组写了报告,叶华成担任四局副局长。不久,上海市思贤若渴,提前把叶华成的家人户口迁到了上海,2002年还是将叶华成调往上海。

叶华成把青春最美最绚烂的年华献给了中铁四局,尽管转身离开,但热爱之心和关爱之情从未改变。

又一条新线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