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扑在工作上

一心扑在工作上

1985年刚刚入路不久的马六顺,被调往四处三段钢筋班当班长。钢筋班当时共有11名工友,分别是7名女同志和4名体弱多病的男同志,他们需要完成合浦公路立交桥的全部钢筋制作任务,除桥梁外,钢筋用量有300余吨,钢筋品种、型号达19种之多,但大家都没有做过钢筋活。

面对难题,马六顺一方面帮助班内其他同志尽快熟悉技术;另一方面自己拼命熟悉钢筋图纸和下料,别人8小时工作正常上下班,他却把全部业余时间倾注在钢筋上,光切割钢筋绑扎线一项就达1.2吨。大家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钢筋构件制作任务。进入10月,合浦立交桥施工进入关键时刻,它关系到合肥直通线能否在年底通车,由于没有起重工,100多片桥梁的落梁就成为当务之急。马六顺根据自己过去曾干过起重工的实践,主动向队部请战,要求承包这项艰巨任务。要知道女工拿千斤顶干重活这事,在四处也没有先例,队领导有些担心。马六顺反复陈述自己的理由,并立下军令状。他提出改搭井字脚手架、铺步行板落梁的建议,并画出草图送交技术部、安全监查部审核。领导同意了他的方案,他带领7名女工开始了落梁工作。落梁最重要的是安全,马六顺制定了安全措施,并反复向女工们讲解千斤顶的使用方法和要领,亲自示范。105片桥梁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提前一天保质保量且安全地完成了。他提出的落梁方案省工、省料,节约了300多个工天,为大桥元旦竣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铁四局四处职工马六顺在加工配件

1988年冬季,312国道进入抢工期保验交的关键时期。马六顺所在的预制厂承担桥面系施工,工期仅有20天,别人都正常三班倒,他每天一个人顶两班,在最后4天,他干脆白天、夜里三班连轴转,工程按时完成了,马六顺的两只眼睛却布满了血丝。

对马六顺而言,没什么上下班之分,夏天,别人在宿舍午休,他总是顶着烈日在工地给混凝土构件养护;冬天的夜晚寒气逼人,他却在工地检查混凝土构件是否盖好;雨天,别人都在房间里面避雨,他想的是剩余水泥是否清理干净,电动机是否被盖上,到处转着、看着、干着。节假日,工地停工是老马维修机械的好机会,他抓住停工的空隙为机械维修、保养。当时,年轻人和他开玩笑:“马师傅,80年代不兴老黄牛精神了。”马六顺笑着回答:“就是到了2000年,也需要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