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永远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只有时时刻刻绷紧学习这根弦,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不拖工作后腿。”裴维勇说。面对中国基建迎来的新一轮现代化改造升级,信息化、智能化被广泛应用到行业各环节,年过半百的裴维勇也面临着考验。

裴维勇没有一丝懈怠,他利用工作间隙的每一分钟,全身心扑到知识能力的更新上。别人休息时,他在钻研专业书籍;别人娱乐时,他在总结分析记录;别人知其然,他早就其知所以然……有时为了一个难题竟忘了吃饭睡觉,这种坚持与不懈努力,练就了他对各种“疑难杂症”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问题所在的本领。

2016年,裴维勇作为骨干力量被调到重庆涪秀二线铁路项目工地。这个项目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I级管理的高风险重难点项目,需要抢在春节前完成管段内8座搅拌站建设任务。没有自来水、吃不上热饭,裴维勇和工友们喝凉水、啃干粮;山路陡、不通车,他和工友们24小时连轴转。在施工现场,吊车挖机作业时一不小心就会侵入既有线范围,造成安全隐患;环保施工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裴维勇自制了一个限位开关,限制吊车挖机的旋转幅度,取得良好效果,很快被业主在全线推广使用。

在负责织毕铁路搅拌站工作时,裴维勇经常跟在前来调试的工作人员后面,耐心看、详细问,把每一个环节、每一处响应机制都搞清楚、弄明白,回来再反复琢磨。很快,他就系统掌握了搅拌站信息化运行的原理,不但能够循着原理减少和避免报警次数,还带领其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条件下搅拌设备的各处响应部位进行优化改造。

身在荒郊野外,心却从不孤独。“每天超越自我一点点,永远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裴维勇说。学习让他格外充实,钻研让他充满干劲。他对涪秀、哈牡、玉磨等铁路项目的搅拌站不断进行小改小革,提升了称量系统的精度,延长了搅拌站皮带输送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了搅拌站的噪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