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七两校办转记

东七两校办转记

李明驰 程基鹏

20世纪70年代,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应铁路建设事业所需,一所依托铁路行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江淮大地上应运而生。1974年,交通部正式下文,批准第四工程局在安徽省合肥市设立合肥铁路工程学校。1979年,四局开始着手校舍筹建工作。1981年,局成立三校(工程学校、职工学校、党校)基地筹建组,在合肥市东郊原铁四局第一工程处(后整体划归济南铁路局)机关所在地筹建学校。

1983年9月,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学校招收的首届学生正式开学。这一年,学校仅招收铁道工程一个专业(职工中专班),学制3年。此后的几十年间,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已由铁道工程扩展到铁道财务会计、铁道物资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特色专业。在校人员也从办学初期教职工60余人、学生40人扩张到现如今教职工近200人、在校生4000余人。高峰时期的2009年前后,在校生一度达到7500人。

1985年12月,铁四局第一个学历培训班、铁四局党校十六期政工干部中专班老师、同学合影

1989年,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和铁四局党校合并,统称“东七两校”。1991年起,两校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教学行政分开、后勤统一服务”。199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面向新世纪,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思路,由面向行业向面向社会转变,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确定招生就业工作龙头地位,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抓住“德育”和“素质”两个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至21世纪初,学校占地面积96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在校生2200名,教学设备总值514万元,实验实习开出率达到100%,还建有全省中专学校最大的图书馆和唯一的风雨球场。至2010年,学校在郎溪路校区办学30年,为铁路建设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质专业人才,大量毕业生已成为我局管理骨干,还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劳动模范、铁道部优秀教师等一大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2003年起,学校划转至安徽省教育厅直接管理。全校教职工不忘铁路初心,继续聚力打造行业特色。2007年起,学校在合肥磨店高教基地开建新校区。

很多老铁校人最珍贵的回忆都在老校区。一进入学校大门就是假山凉亭,一年四季交织出不一样的色彩;正对教学楼的翠柏青松傲然挺立,郁郁葱葱;穿过月洞门,移步桃红柳绿,亭台、小池、几尾红鲤,石径、轩窗、数枝翠竹,真可谓一步一景,江南园林的格调为这里平添了几分清秀。校园里春日花蕊吐芳,夏日林木葱茏,秋日金黄莹亮,冬日白霜尽染,四季各有风韵。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校园里攻读学业,读书声、欢笑声声声入耳,师生情谊深厚,几代师生凝成的铁校情结,成为最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和青春往事。

2010年初,学校从郎溪路校区实施整体搬迁,老校区教学区土地被置换拍卖。2011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以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2012年起招收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学生,2013年更名为安徽职业学院铁道学院。

2005年,铁四局党校第16期政工干部中专班部分同学毕业20年回学校与老师合影

2005年,铁四局党校第16期政工干部中专班部分同学毕业20年回学校按照毕业照原位置与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