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票背后的故事

饭菜票背后的故事

春晓

20世纪80年代,铁四局各单位印制的就餐票证

我不是名人,但我在乎人生留下的重要印记;我不是收藏家,但在我的书房里,有一排抽屉分门别类保存着我不愿随便丢弃的物品:信件、相片、证件、证书、调令、工资条,还有我作为《铁道建设》报社的一名记者,到铁路建设工地食堂就餐时没有用完的饭菜票。

这些饭菜票都是油印机印制的,邮票般大小,有红、蓝、白、黄、粉五种颜色,上面印着单位名称和主、副食定额。饭票的颜色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去,但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个故事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1987年8月,我从地方调入铁道部第四工程局《铁道建设》报社,经过一个多月的业务熟悉之后,开始了采访和写稿的生涯。当时国家虽然已经搞起了改革开放,但毕竟还处在“初级阶段”,像铁四局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施工任务由基建总局分配,出差坐火车铁路免票,穿的路服由部里统一定制,粮油也是国家定量供应。作为机关的工作人员,每次到基层,除了携带必要的采访器材,我还会带上自己的饭盒。到了工地,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工棚,吃的也是段、队食堂。一住几天,饭菜票吃剩下的也就随身带走了,没想到就为今天留下了念想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