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杭州湾
局组织部
在中铁四局党委举办的“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授旗仪式上,党员代表在主题旗上签名
杭州湾跨海大桥从提出设想、设计规划、科学论证到国务院批准立项,历时10个年头,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挪威等国际知名桥梁专家和国内40多位工程院士进行了上千人次论证,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十分罕见。
2003年10月,中铁四局中标承建大桥IX-A合同段9.78公里长大栈桥和5.35公里主桥工程施工任务,之后又承建了大桥南北两岸连接线工程。这标志着中铁四局施工实现了由陆地、江河向海洋的跨越。
中铁四局杭州湾经理部迅速组织队伍和设备进点,当月31日就打下了第一根钻孔桩,在全线率先拉开了建设序幕。当时,工地上缺水缺电,员工们住的是工棚,喝的是雨水。由于海面上富含氯离子,人在海滩上不到半天时间,裸露在外的胳膊、脸便被晒红、起泡、脱皮,不到3天就会变成一个“非洲人”。
“党旗飘扬杭州湾”授旗仪式
艰苦的施工和生活环境考验着参建员工的意志。为安全、科学、优质、高效地完成大桥建设任务,中铁四局党委围绕“建设一流大桥、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效益、塑造一流形象”的总体目标,在项目上开展了“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号召广大参建党员勇于探索、勤学技术、苦练本领,不断提高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努力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安全生产的带头人、强化管理的带头人、创造效益的带头人和文明施工的带头人,拉开了以“拼搏在杭州湾、立功在杭州湾、奉献在杭州湾”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党建活动序幕。
2004年,中铁四局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张河川说:“‘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重在开辟出一条加强项目党建、加快工程建设的新路子。”各参建单位党组织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栈桥及主桥施工,合理设置、及时调整一线党组织机构和党员分布,组织党员围绕“创建国优工程”和急、难、险、重任务,广泛开展党员科技攻关、“党员四个一”“创岗建区”“党员一带三”“共产党员突击队”等系列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现场,带动所有人,有力推动了施工生产的快速发展。
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杭州湾跨海大桥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学民,是一位勇攀科技高峰的桥梁专家。他率领经理部青年技术英才,组成党员科技攻关突击队,并联合全集团30多名工程师,邀请国内高校的10多名桥梁专家,成立了11个科研小组,对7大类34个课题展开攻关。经理部党工委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党员中开展“积极争做科技创新带头人”活动,在员工中开展“金点子”活动,设立“技术创新奖”和“金点子奖”,把在大桥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列为重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唱响了科技创新光荣、科技工作者伟大的时代强音。
王广杰1987年参加工作,承担过几十座各类桥梁的施工任务,灌注各类桩基础数千根,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从未出现过质量事故,被称为大桥建设的“排头兵”。初到杭州湾,栈桥施工的难题之一便是每天两次的潮汐。一到潮起潮落的时间段,所有施工都必须停止。难道大量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为了彻底弄清其中的奥秘,他买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细细揣摩,走到海边向船工、渔民请教,加上一个多月对潮汐变化的观察,他终于熟悉了潮汐变化特点,通过对潮水变化规律的准确判断,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很快扭转了因潮汐变化而影响施工进度的被动局面。2006年1月,王广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杭州湾跨海大桥栈桥施工
员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现场的生活场景
随着“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的深入推进,项目党工委相继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企业大发展,党员争先锋”“争当安全生产模范”“红旗责任区”“党旗飘扬杭州湾”等一系列“创岗建区”活动,以一流的党建工作培养一流的党员和员工队伍,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世界一流跨海大桥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活动中,涌现出了“勇立潮头第一人”李学民、“科技创新领头雁”伍军、“勤政务实好书记”王立功、“一心扑在工地上”付香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营造出“个个争立功,人人争先进”的氛围。
“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几乎贯穿杭州湾大桥建设的全过程,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并且卓有成效,得到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连续两年的七一建党纪念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对“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授旗仪式和“共产党员突击队”宣誓仪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7年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合龙,全线贯通;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
施工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卫视、安徽卫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人民铁道》等中央、省部级新闻媒体接踵到现场采访,“党旗飘扬杭州湾”活动更是成为报道的焦点和亮点,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