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长隧伴乌江

万米长隧伴乌江

高炼 万三宝

“10公里长隧道,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事实证明,中铁四局的长隧道也打得很漂亮。新白沙沱隧道在我们手里贯通,非常开心!”2019年8月6日,由二公司承建的涪秀二线铁路唯一控制性工程——全长10.004公里的新白沙沱隧道——顺利贯通,和隧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指挥长刘茂兵难掩喜悦之情。

地处乌江天险、位于山城重庆涪陵境内的新白沙沱隧道,作为涪秀二线铁路全线唯一的控制性工程,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岩溶强烈发育,灰岩、土层、岩溶角砾岩、页岩、煤层、断层角砾岩与基岩裂隙水相继赋存,极易突发坍塌、沉降、落石、涌水、突泥灾害,安全风险极高。

压力产生动力,困难成就奇迹。新白沙沱隧道最大埋深600米,最浅仅有4.5米,平面设置曲线半径2000米、1200米的S形平曲线与3‰、4‰和-3‰的人字形纵坡。设置1处横洞、1处出口平导,设计Ⅳ、Ⅴ级软弱围岩占比55%,洞身8次穿越地质构造带,12处瓦斯煤层段,全隧为高瓦斯隧道,瓦斯段落累计长达3100米,安全风险巨大。且为特长单洞单线隧道,空间狭窄,岩溶发育、揭煤、过煤层采空区、软弱围岩的超前预报与超长距离独头通风,给隧道施工带来重重困难。

分部经理胥克明说,自2016年4月10日正式进洞施工以来,大家都明白肩头的重任——为打通10公里长隧而努力,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圆中铁四局万米长隧梦。

项目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特长隧道机械化配置和工艺工装创新。现场配置1台多功能地质钻机进行隐伏性岩溶和瓦斯超前钻探,配置4台柴电混合动力挖装机用于瓦斯隧道装砟作业,配置2台湿喷机械手用于喷锚支护作业。衬砌作业线投入自行式仰拱液压栈桥和半自动防水板铺设台车,高瓦斯隧道的长距离独头掘进实施通风专业化管理,这些都改变了传统隧道施工方式及工艺,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了施工质量。

在技术攻关中,中铁四局建设者先后进行了衬砌内衬皮带式钢堵头、防水板焊接工艺、衬砌逐窗入模浇筑工艺、衬砌带模注浆工艺、衬砌成品雾炮机养护的课题技术攻关。他们通过多功能地质钻机的工艺创新,安全顺利地12次穿越煤层及8次穿越地质构造带施工,未发生一起岩溶突泥事故;对隧道挖装机的技术研究,既满足了单线隧道装载机出砟净宽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避免了内燃机尾气排放带来的通风压力;对湿喷机械手的课题攻关,在降低了洞内粉尘浓度的同时,保证了喷射混凝土平整性、密实度、强度,且喷射混凝土回弹降低了近一半;对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的应用创新,增加了仰拱施工操作空间,减少了人工安装模板的时间,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保障了作业人员安全;对衬砌成套工装设备的工艺开发,大幅提高了衬砌混凝土强度,缺陷率由7.5%降至0.5%,大幅减少衬砌脱空缺陷率,缺陷率由10.2%降至3%。项目部探索的软弱围岩微台阶法施工工法、衬砌内衬皮带式钢堵头、优化光面爆破等均取得可喜成果。

针对隧道高瓦斯风险高的特点,他们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设置门禁系统、瓦斯自动监控系统、人员洞内定位系统,选择专用煤安防爆型机电设备应用,建立瓦斯浓度自动与人工检的连锁监控系统,实施隧道专业通风管理,推广机械化施工,确保作业安全。

爆破开挖,是质量创优的基石。针对隧道Ⅱ、Ⅲ级围岩带来的爆破进尺短、欠挖处理难而导致作业工人宁愿超挖的情况,项目部提出7厘米线性超挖的要求,组织光面爆破课题攻关组,在炮眼定位、施钻方向、起爆顺序、精准用药等四个方面,确定最佳爆破参数,确保施钻平、直、准、齐,使炮眼残眼率由原来的25%提升并稳定到85%以上,超欠挖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后期衬砌质量创优、降低混凝土损耗创造了良好条件。

缺陷预防,是质量创优的重点。隧道施工容易出现渗漏、空洞、裂纹等质量通病,为此施工人员在从源头上提高光爆质量、初期支护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质量培训,严格落实《工序“三检制度”管理办法》《工序旁站及领导带班制度》《衬砌混凝土封顶领导旁站制度》,对初支背后空洞、锚杆质量、隧底清理、防水板焊接等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实施质检签认、记录入档、责任追溯。通过工艺创新,采用湿喷机械手,控制喷浆平整度、密实度;采用预埋温度传感器,控制混凝土温差裂纹;采用防水板热熔垫圈“井”字形布置和电磁焊,控制铺设质量;采用衬砌堵头台阶式橡胶条卡位,控制环向中埋式止水带位置,增强衬砌施工缝防水性;采用压力触感衬砌防脱空装置、带模注浆工艺,控制衬砌背后脱空。

仰拱二衬混凝土的成功浇筑,是质量创优的关键。为了确保仰拱、二衬的实体混凝土质量,他们在严控原材料进场的同时,注重混凝土坍落度控制,随车携带减水剂,现场调整混凝土和易性;采用仰拱液压栈桥定型弧模,实现仰拱、填充分层浇筑;通过矮边墙纵向止水带夹具、仰拱钢堵头等措施,保证仰拱质量;采用分流器分层逐窗浇筑工艺,通过多个带压三叉泵管连通分层浇筑,控制混凝土离析产生的流沙、麻面、骨料堆积现象,保证了衬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外观效果。

穿越深山10公里,4年间,建设者获得了授权专利3项、科技成果2项、QC成果11项。

新白沙沱隧道1号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