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中线工地留下的饭菜票颜色最杂,数量最多,因为1991年的那次采访在我的采访生涯里时间最长——连续在施工现场29天;写稿最多——消息、通讯、特写、记者述评都有,还有连续长篇报道,共计11篇,有一篇还被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感受最深——经历了隧道大塌方的险情。

那一年,安徽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我刚参加了巢湖机筑处、淮南三处的抗洪抢险报道工作,又来到位于大西北甘肃境内的宝中铁路建设工地。在局工指见到曾与我爱人同在局办、后来到这个指挥部担任打字员的郎凤霞,彼此都像遇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一样激动。她还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吃刚上市的核桃。没有锤子,她就用高跟皮鞋上的铁掌砸,那热情和真诚至今都难以忘记。

到位于四十里铺的二处管段,忽闻大寨岭隧道发生大面积塌方,驻扎在窑洞里的二处指挥部一时间电话铃声不断。我感到作为记者此时应该奔赴抢险第一线,就向指挥长杨邦升要车前往,可杨指挥长以“前方情况不明、车辆非常紧张”为由没有答应我的请求。第二天一早,我到他的办公室又缠又磨,最终他派车把我送到了隧道口。二段段长冯天旺亲自引导我到塌方处察看、拍照,深入工班采访被堵在掌子面10多个小时后成功脱险的施工人员。我当晚把写成的稿件传真给报社,并把所拍摄的塌方现场照片寄给在西安的铁道部宝中铁路建设办公室和在兰州的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为上级机关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黄土沙黏土质隧道施工技术难题,也为我局制定抢险方案及变更索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如今这些饭菜票浅色的变黄、深色的变淡,但留在我脑海里的各种经历、企业的发展足迹以及我对四局的感情永远也忘不掉、抹不去。中铁四局干部职工在铁路建设中所表现的无畏、敢为、勇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