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时光

景德镇的时光

沈集良

20世纪80年代五处景德镇分处召开的工会代表大会

铁四局五处景德镇基地是因修建皖赣线而建的,在一个叫作古城亭子下的地方,离市中心七八公里,周边农田、村庄居多,还有几家瓷厂。1977年,父亲带着一家人随单位从湖南迁到景德镇,我孩提时的记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与局里其他单位的基地不同,五处景德镇基地不是单纯的职工家属院,而是处属单位与职工家属院合在一起。我家的平房是在一条可以行驶汽车的石子马路边,路边栽着一丛丛开着艳红花朵的美人蕉,马路对面是种满稻谷的田野。听父母说,当时的住户有七八百,职工1000多,加上家属及孩子们,有两三千人,湖南、河南、四川和东北的都有。五处在景德镇的企业名称虽然是叫修配厂,却包含有运输队、机械队、汽修车间、材料厂、厂部等多个单位,大“解放”车就有几十辆。那个年代地方上运输设备很少,五处迁来后,一辆辆大“解放”车、“嘎斯”车、翻斗车开到路上,场面很是壮观,常引来老百姓的啧啧赞叹。

经常出现在我记忆中的,是那座屋顶高大、门窗宽敞的大礼堂。大礼堂呈长方形,前面是高出地面1米左右的主席台,主席台后面有房间供休息、存放设备,面对主席台的是宽阔的空场地,没有桌椅,举行活动时才临时摆放,平时就成了我们小孩子嬉戏打闹的游戏场所。礼堂常用来召开会议、放映电影、举行文艺会演。单位有专门的宣传队,歌舞表演、吹奏乐器、讲相声打快板,宣传队队员各有各的本领,至今我还记得有个优美的舞蹈节目叫《追鱼》。

礼堂左侧连着一个容纳上千人吃饭的大食堂。记得食堂做的馒头一个四两,在当地老百姓中很有名气。右侧有个冰棒室,每到入夏冰棒室开放,那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冰棒需凭票购买,票面有2分、4分的,盐水的便宜,牛奶的贵点,要4分。与大礼堂隔条马路的几排房子是单位办的职校(大伙儿叫“工大”),每年都会有许多年轻人来这里参加学习、培训。看到那些充满朝气、自信而独立的大哥哥大姐姐,我心中特别羡慕,很是向往长大。

孩提时代的生活虽然不富有,却充满乐趣。那个年代,每家都有两三个孩子,左邻右舍、前屋后院的孩子们都混得很熟。我们懂事又顽皮,放学完成作业后会帮父母做些家务,瞅着个空就溜出门找小伙伴疯玩,爬树上捉知了,采摘还没长熟的瓜果。为了躲避父母的责骂,我们互相隐瞒所做的坏事。房前屋后、路灯下,还有篮球场,这都是我们喜欢玩的捉迷藏、猜三个字、跳皮筋等游戏的场所。我们会相约在初冬的清晨早起跑步,也常在盛夏的夜晚仰望着星空,听大点的哥哥姐姐讲刺激的鬼故事。

每到开饭时,家家把小饭桌摆到屋外,互相打着招呼,有好吃的就彼此分享一点。家长们经常交流做饭的种类和方法,南方的阿姨学着北方人包饺子、做面食,北方的婶婶学着南方人熏腊肉、做咸菜。那时我们没有漂亮的衣服,也没有精致的食品,却是单纯而快乐地成长着。

1982年皖赣线通车后,住在景德镇的五处职工和家属大部分搬去了九江,运输队、机械队、材料厂都搬走了,大礼堂也在那时被拆除了,整个基地变得空旷、寂静了许多。本以为铁四局五处从此就算是搬离了景德镇,没想到1986年五处其他段的职工及其家属又陆续迁入,加上以前没有走的,基地的格局重新调整,组建了建筑段、修配厂、服务公司等单位。在我印象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大都选择去了建筑段、修配厂上班,服务公司、服装厂则招了很多心灵手巧的姑娘。当时服装厂开办得很红火,承接了五处各单位的工作服、帽子、手套、被褥等的加工制作,任务量大时还会临时招些家属工做事,晚上经常能看到车间灯火通明地在加班赶任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单位建设了家属区第一栋四层高的住宅楼,同时在大马路(现在的瓷都大道)边盖了一座五层高的办公楼,五层楼的一层是餐厅、舞厅,二层和三层是招待所,四层和五层用作办公。刚建成时,这栋楼取名为“西苑楼”,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口叫它“服务大楼”或者“办公楼”。餐厅、招待所面向社会营业,生意很兴隆;舞厅装修华丽,配备了时新的音响设备和炫彩灯光,吸引着大家工作之余相约去跳舞休闲,尤其受年轻职工的欢迎。

当时的景德镇分处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在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财力和物力,新建了公共浴室、开水房,现在想起大家提着桶、端着盆排队等着浴室和开水房开门的场景,好像就在昨天似的。附近还有一座由施工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公厕,外形呈正三角状,尖尖的屋顶,墙面、屋顶刷着红色的漆,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大家看着这么新颖别致的建筑,给它取了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咖啡屋”。后来还对生活区的马路进行了硬化,主路两边种上了绿化树,在宽阔地段开辟了数个花园、花池,种有迎春花、山茶花、剑兰、雪松、杜鹃等各种观赏花木,使基地大院充满勃勃生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时光的指针转到了90年代中后期,大京九建成通车,国家铁路建设放缓,单位任务减少,基地服装厂、建筑段、汽修厂逐渐解散,生产经营的重心也由景德镇转向外地。2000年之后,景德镇基地由繁忙的生产建设单位转变为安静的后方家属区,更名为景德镇办事处。五公司投入资金相继盖了7栋住宅楼,退休职工们大多都分到了楼房,在这安度晚年。他们闲时翻块空地种种菜,找个阴凉地儿与人下下棋、打打牌,与老朋友聊聊当年走南闯北修建了哪几条铁路的往事……

近几年,基地很多场所渐渐破旧老化,那曾充满欢声笑语的单身职工公寓边上长满了荒草,那栋当年装潢时尚的办公大楼墙砖也斑驳脱落了。曾经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是渐渐安静、渐渐衰落。据说国资委已经出台文件,要求将企业家属区移交给地方,景德镇基地也正在办理相关移交手续。至此,五处景德镇基地大院也算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五处景德镇基地大院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