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明留在人间
文良诚
2013年8月31日,王志民躺在病床上,强忍着病痛,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带来的眼角膜捐赠公证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3年8月26日上午,躺在解放军105医院病床上的中铁四局一公司员工王志民感到身上阵阵剧痛。他意识到,癌魔正在把自己的生命慢慢抽空,埋藏在他心底的一个愿望再不说出来恐怕就来不及了。于是,他把妻子叫到床边郑重地说:“晓萍啊,我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请你帮我联系一下红十字会吧。”听到这句话,妻子吴晓萍心如刀割,一边擦拭已经涌出双眸的泪水,一边温柔地说道:“你眼下不是好好的吗,干吗说这样的傻话?”
王志民轻轻地摇了摇头,近乎央求地说道:“晓萍啊,我很清楚自己的病情,答应我吧,这样我可以走得安心些。”望着丈夫憔悴而又苍白的面容,透过盈盈闪动的泪光,吴晓萍仿佛又看见了30多年前那个朴实憨厚、生龙活虎的小伙子……
1978年,王志民作为一名铁路职工子弟,来到铁四局三处知青队参加新线铁路建设,1980年调到以机械化施工著称的机筑处,当上了一名拖拉机司机。正是在这个孕育了“钢人铁马”精神的队伍里,他学知识、学技术,同时也学会了敬业,学会了做人。虽然住的是简陋工棚,吃的是馒头咸菜,可他像自己的父辈们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着智慧和汗水,到1983年,他不仅接连获得队、段、处三级“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那几年,王志民这个能吃苦、求上进、有着一副热心肠的年轻人,赢得了同单位姑娘吴晓萍的心。在同事的撮合下,他们两人幸福地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当证婚人问吴晓萍喜欢王志民哪点时,吴晓萍羞涩地说:“我就图他人好!”
可是,王志民的善良有时也让吴晓萍无奈。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在京九铁路衡商段工作的王志民给她打电话,支支吾吾地说:“晓萍,这个月的工资我可能要晚点寄回家了。”吴晓萍一听就急了,自己下岗在家,靠那点生活费来供孩子上学,还要赡养父母,根本不够啊。她也知道,老王是个节俭的人,平时烟瘾很大,却从不舍得买包好烟抽,怎么突然说工资要晚点寄了?王志民解释说:“同事的爱人在工地受了重伤,大家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当时交不齐费用,我就把自己兜里的1000多块钱工资、奖金垫上了。”
热心肠的王志民还时常爱管“闲事”。一次出外办事,途中他看到一辆车停在路边,几个人围在车旁一筹莫展的样子,就要把车停下。同车的人提醒他:“现在社会复杂,你可别多管闲事。”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兴许这些人是遇到难事了,我们还是停车看看吧。”下车后一了解,果然是车出了故障。“我来试试。”王志民说着,便卷起袖子检查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很快就把故障排除了。
2000年腊月里的一天,北风刺骨、滴水成冰。吴晓萍在家里正做着饭,王志民突然风尘仆仆地回到家,张口就说:“晓萍,我回来拿几件衣服。”说完走进卧室,把家里的一些厚衣服叠好装进旅行包,扭头就要出门。吴晓萍纳闷不解地问道:“你宿舍不是有冬天的衣服吗,还拿这些干吗?”王志民这才停下脚步解释说:“今天在合宁高铁工地上,看到几个十八九岁的农民工穿得单薄,说没有厚棉衣,干活时手都冻得直哆嗦。他们比咱儿子还小,在外遭这罪,我心里不忍!回来找几件厚棉衣送给他们。”
在邻居们看来,王志民话不多,见面却总少不了问候,而且只要回家休假,总是把楼梯、过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楼道的坏灯泡换上新的。另外,还有一件他必做的事,那就是把自己平时积攒下的工作服、劳保鞋,还有家人穿不着的衣服、鞋子洗净叠好,送到合肥市救助站。
2012年6月的一天,在向莆铁路工地的王志民突发心梗,住进了南昌市94医院。在进行全面检查时,又发现他的肺部有阴影,最终被合肥市105医院确诊为肺癌。治疗的日子里,王志民从电视里看到山区的孩子患上了眼病,却没有合适的眼角膜,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他又动情了,噙着眼泪跟妻子说:“我的身体器官能够捐献的就都捐出去,给那些山区的孩子们吧。”
当时他的身体状况还好,吴晓萍没把他的话当真,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可过了几天,王志民和妹妹散步时又郑重地说:“小云,我要捐献眼角膜。”妹妹吃惊地盯着哥哥看了半天,喃喃地说:“哥,你别说这让人伤心的话。就是真到那一天,你也要想想咱东北老家的风俗,那哪儿行!俺嫂子也决不会同意的!”
看着伤心的妹妹,王志民神情凝重地说:“人死万事空,不如把我还能用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我相信晓萍和儿子会理解我的。”
一年后,王志民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坚决要求把自己转到铁四局医院,以便于捐赠眼角膜。他对前来看望的单位领导说:“我家祖孙三代都是铁四局员工,这事要在铁四局医院办。”王志民还怕家人伤心,故作轻松地说:“做了这件事,我的生命其实就是延续了,你们要是想我了,政策允许的话就去看看人家,如有困难就帮帮他们。”此后的三四天里,王志民每天都催促妻子:“让红十字会的人快点来,快点来啊。”吴晓萍知道,他是怕自己突然间走了,眼角膜就不能用了。
经过多方联系,2013年8月31下午4点,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拿着捐赠眼角膜的公证书来到王志民的病床前。王志民见到他们,心里激动起来,赶忙让家人扶他起来,他要亲手在公证书上签字。然而,长期病痛的折磨,即便他咬牙强忍着身体的剧痛,也难以稳住颤抖的手。他很想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可还是写得歪歪扭扭。到签最后一份时,妹妹王之云再也不忍看着哥哥吃力难受的样子,走到床跟前说:“二哥,我来扶住你的手签。”就这样,第三份公证书上留下了端端正正的“王志民”三个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动地向王志民请求道:“王大哥,你可真坚强,我们能不能一起合个影?”于是,就有了这张王志民生命中最后的留影:他神态自若,面带微笑,还有一种完成心愿后的满足和欣慰之情。
2013年9月3日上午,王志民单位的领导、同事们,医院的医生、护士,还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纷纷自发来到殡仪馆,为王志民这个“中铁四局好人”送最后一程。妻子吴晓萍满含热泪,抚摸着王志民的遗像哽咽地说:“老王,你在天堂可以放心了,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有两个人移植了你的眼角膜,可以重见光明了!”
王志民是中铁四局首个捐赠眼角膜的员工。他一个人走了,却开启了两个陌生人的光明。
好人安息,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