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开往安哥拉

大船开往安哥拉

物宣

中铁四局物流商贸业务现已拓展至非洲、南美洲等国际市场。图为等待被运往安哥拉、委内瑞拉等海外工程项目的机械物资

2008年4月30日上午,一声汽笛长鸣,满载3.3万吨生产生活物资和机械设备的“GLADIATOR号”货船缓缓驶离天津港码头。

这是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公司向局安哥拉项目部运送建设物资的首艘货船,搭载有30个40英尺集装箱,物资总价值达1.11亿元。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后,这批材料将会抵达安哥拉港口,卸船运往中铁四局安哥拉一期社会住房项目建设现场。

2008年,随着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和“走出去”大海外战略的实践,中铁四局成功承揽了安哥拉一期社会住房项目。这是四局在非洲的第一个大型房建工程,主要包含424栋住宅楼、30栋公共建筑及相应的水、电、道路、绿化等配套项目,合同额约8.55亿美元。由于安哥拉资源贫乏,除沙石料外,几乎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物资都需要从国内采购。为配合项目供应,物资公司安哥拉物流中心应运而生,承担起了为运送物资保驾护航的重任。

为确保首批物资接运顺畅,物流中心员工们提前一个月就奔赴安哥拉。项目现场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毕,员工们就三四人共用一间简易活动板房办公住宿。此时正值安哥拉雨季,暴风雨来势凶猛,每逢下雨简易板房便四处漏雨,被褥床单常常被淋湿。再加上蚊虫肆虐,当地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情况较差,不少员工感染上了疟疾。项目驻地处于偏远郊区,治安混乱,物流中心成了小偷经常光顾的地方,被盗被抢事件频发,员工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夜间巡查。“作为一名四局员工,关键时刻要顶得上去,困难时期要扛得下来。”物流中心员工们用这句话相互鼓励,发挥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铁人”精神,在这片荒芜之地扎下了根,现场各项工作逐步展开。

人员安定下来了,可即将面临的物资装卸又成了难题。工程开展初期,项目配套辅助设施异常短缺,导致集装箱物资到场后掏箱提货困难重重,而物资在港口、路上和基地滞留时间越长,保管风险就越大。面对这种情况,中心员工倪建国奋勇当先,主动提出学习正面吊驾驶技术,白天他就在现场学习实践,晚上挑灯夜战掌握驾驶理论及安全知识,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正面吊驾驶证,同时他还自学了如何驾驶汽车起重机、叉车、挂车以及其他类型的装卸用车,为后期集装箱的吊装、掏箱提货工作带来了极大便捷。

在卸船前,物流中心员工们加班加点,与业务人员研究物资机械采购及装船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卸船方案。物流中心还及时同国内采购站沟通联系,提前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资采取不同的包装、配载方案,既确保物资在运输、装卸、开箱发放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损耗,又大大提高了集装箱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包装费用,节约了材料成本,力争实现高效、安全装卸。

铁四局员工与安哥拉籍员工一起开展联欢活动

安哥拉每艘船物资采购、集港时间短,数量大,对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选择一批合格供应商是每艘船顺利集港的关键。物流中心引入供应商竞争机制,实行双赢政策,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第14船、吊16船铝型材的供应中,由于引入新的供应商竞争,价格由原来的6000元/吨降到4300元/吨,为项目节约成本66万元。在第15船水泥供应中,因受到国家节能减排影响,4万吨水泥难以保供。物流中心发挥大批量采购优势,与水泥厂达成合作,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仍以较低价格保证了4万吨水泥供应,采购价格还比市场价每吨低146元,为项目节约成本584万元。

2011年9月,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进入装修阶段,前方急需大量木门,要求随第24船准时发运。时间紧迫,国内物资人员经过市场调查锁定了19家木门生产厂家,按生产能力分配,将木门生产任务几乎铺遍整个天津乃至华北。为保证产品质量,物流中心派遣工作人员进驻厂家进行监工,业务人员在厂家坚守了20多天,确保14000扇木门随第24船顺利发运,保证了前方的装修进度。

2011年12月,经理部预计2012年6月底全面交房,前方号召大干120天,为保证施工进度,物流中心领导决定第26船和第27船连续发运。大批物资陆续运达仓库,由于装卸设备有限,集港在即,时间非常紧迫。为了及时完成物资装箱工作,在寒冬腊月里,储运室装箱人员冒着刺骨的寒风,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创下连续装箱22个小时的纪录,经过一个星期的连续作业,及时完成25000吨物资的装箱工作,第26船于12月29日顺利发运,第27船于2012年1月19日顺利发运。

保障大海外,打造桥头堡,物资公司抓住有利时机,“以供促贸”,积极探索开发海外物流商贸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支坚强的护卫舰,与大航母一起漂洋出海。

安哥拉罗安达NCC社会住房项目一期工程,是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最大的海外房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