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上的婚礼
黄爱国
参加集体婚礼的四公司青年技术员汪海旺、田柏宇夫妻在接受《铁道建设》报记者黄爱国的采访
1995年12月25日,五里墩立交桥工地。合肥市和铁四局为环道建设者在刚刚竣工的五里墩立交桥上举办集体婚礼,四公司青年技术员毕清泉、杨再芹(前排中)等新人步入婚礼现场
1995年12月25日,33对合肥市环道建设者在刚刚建成的五里墩立交桥上喜结良缘。其中,铁四局有8对参加立交桥建设的新人牵手婚礼现场,在社会各界领导和同事、市民的见证祝福下,度过了人生中非常难忘的幸福时刻。
五里墩立交桥位于合肥市区西部,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汇合处,距离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市政公路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项目投资2亿多元,是合肥市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市区的一个亮丽景观。这座立交桥当初设计时就被作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1995年,铁四局承揽了五里墩立交桥的全部施工任务,这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立交桥之一,也是四局承建的较大规模的路外工程。四处和二处调集精兵强将进驻现场,由副局长陈佑章任指挥长,四处处长叶华成任副指挥长,副处长高振喜担任现场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包括孔遁、汪海旺、毕清泉等。二处队伍由副处长吴成福、党委副书记周之平率领。两个施工队伍分工协作,很快形成了大干态势。原来是1年的工期,安徽省委领导希望在半年内完成,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和代省长回良玉多次带领省委、省政府公务员,前来参加义务劳动。经过半年的拼抢,立交桥主体于年底完工。项目完成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率有关人员还到合肥观摩,认为这项工程在上海都需要2年时间才能建成,这支建设队伍了不起。他还对上海青年叶华成的才能大加赞赏,后来上海有关部门再三协调,促进了将叶华成调往上海工作。
1995年12月25日下午3时30分,合肥市领导马元飞、邹淦泉、龚存玲、厉德才、宣国英及铁四局副局长陈佑章等,走到刚竣工的立交桥上为新人证婚。当宣布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名单时,全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祝福的掌声。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依次走上前去,向新人们献上了鲜花。欢快的《婚礼进行曲》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数千名观众翘首观看。
在五里墩立交桥建设中荣立合肥市工程建设二等功的汪海旺,与大学同窗田柏宇在工地上并肩作战,虽无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建功立业的充实和自豪。同在四处三段施工室工作的毕清泉、杨再芹两位年轻人,在共同的追求中相彼此欣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爱情之花也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绽放。工地上一对对相爱的人,他们尽管牵手时间少,但在加班中使彼此的感情与日俱增。四处的蔡虹、郝艳梅、席绪芬3位新娘,昨天都还在上班,今天脱下工装披上了婚纱,显得格外美丽。
这8对新人谈起新婚的感受时说:结婚是人生最难忘的时刻,大家为我们祝福,场面宏大,意义非凡,让人终生难忘。
新人们还表示,他们的婚假都推到春节后了,因为工地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明天,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参与立交桥的收尾工作,为早日全面建成五里墩立交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肥市五里墩四层互通式立交桥,占地8.9公顷,共17条匝道,路桥总长10公里,规模居国内前列。该桥荣获“安徽省市政工程质量最高奖”(“银路奖”)和“铁道部优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