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诊治辑要》简介
《中医妇科诊治辑要》这本书是由.冯宗文主编创作的,《中医妇科诊治辑要》共有404章节
1
史序
我与冯宗文医师初次相识于1979年。1980年冬我应邀讲授“中医科研基础知识”课程,历时三周,与冯君有较多接触,得悉其中医基础理论娴熟,临证亦有较多历练,为班上...
2
前言
中医学源远流长,而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自岐黄、神农、仲景、华佗,历经明清至今的发展长河中,名家辈出,逐渐完善了深厚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
3
目录
史序 前言 上篇 医论医话 从肝论治妇科疾病 一、肝的生理功能 (一)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二)体阴而用阳 二、肝的病理特点 三、妇科常用肝病证治...
4
上篇 医论医话
...
5
从肝论治妇科疾病
...
6
一、肝的生理功能
...
7
(一)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藏血,即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疏泄,即疏通透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不使郁滞的功能。条达即调畅、通达、舒展之意。抑郁即抑制、郁滞...
8
(二)体阴而用阳
体,指肝之本体;用,指肝的功能和特性。肝之藏血,主疏泄之功能,和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属阳,有易动易热的物性,是体阴而用阳的体现。《黄绳武妇科经验集》谓:“肝体阴而...
9
二、肝的病理特点
肝之生理功能,藏血,主疏泄。其病理变化也主要表现在肝血失藏,疏泄失常等方面。《灵枢·五音五味》谓:“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妇女一生,经、...
10
三、妇科常用肝病证治法
肝的病理变化为肝郁气滞,可郁而化火,而致郁久伤阴。其治法按疏肝解郁、疏肝清热、疏肝养阴三大类分述如下:...
11
(一)疏肝解郁类
...
12
1.养血疏肝解郁法
养血疏肝解郁法用于肝血不足,疏泄失常之肝郁血虚诸证。主要证候: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食少神倦,或往来寒热,月经先后不定,量少不畅,经前乳胀腹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13
2.养血止痛法
养血止痛法用于肝血不足,肝脉失养,兼有脾虚湿阻之妊娠腹痛和妇人杂病腹痛(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候:小腹隐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或有腹胀。舌...
14
(二)疏肝清热类
...
15
1.疏肝清热调经法
疏肝清热调经法用于肝郁化热,冲任失调之月经失调诸证。主要证候:月经先期,经量时多时少,经期延长,色红。或经间期出血,经行吐衄。并有口苦而渴,心烦易怒,胁痛乳胀,...
16
2.清肝引血下行法
清肝引血下行法用于肝郁化火,经期冲气夹肝火上逆,血随气逆,灼伤血络之经行吐、衄血证。主要证候:经行吐血、衄血,量多色红,月经先期量多或少。并有心烦易怒,口苦而干...
17
3.泻肝利湿法
泻肝利湿法用于肝郁化热,乘脾生湿,湿热下注;或虫毒下犯,损伤任带之带下病;或伤及冲任、胞脉之月经病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色,或有泡沫,气腥秽臭,阴肿...
18
(三)养阴疏肝类
...
19
1.养阴疏郁法
养阴疏郁法用于绝经前后,肝郁心热,血虚阴伤诸证。主要证候:绝经前后,心烦不宁,口干咽燥,善太息,胁隐痛。或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舌红,苔薄干,脉弦细或数。治宜疏肝...
20
2.柔肝止痛法
柔肝止痛法用于精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冲任、胞脉失于荣濡,拘急作痛之经后腹痛证。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膝酸,头晕耳鸣。舌淡红,苔...
21
3.滋补肝肾法
滋补肝肾法用于肝肾阴虚,封藏失司,冲任失固,经血失约之崩漏证。主要证候:崩漏量多,色红,头晕耳鸣,失眠口干,腰痛。舌淡红,苔薄,脉细或虚细。治之之法宜滋补肝肾,...
22
从脾论治妇科疾病
...
23
一、脾的生理功能
...
24
(一)脾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对水谷消化、吸收,并将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的作用。脾主运化包括以下两方面:...
25
1.运化水谷精微
饮食进入人体,经过胃的受纳和腐熟,再由脾的运化输布,使水谷精微上送于心肺,散布滋养全身。《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
26
2.运化水液
脾通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作用,与肺、胃、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将水液吸收输布至全身,以滋润和濡养各组织器官;另一方面把多余的水液下输于膀胱,排出体外,...
27
(二)脾主升清
升,即上升和升举。脾主升概括为以下方面:...
28
1.升清
即脾有消化和吸收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是靠脾气的升清作用。...
29
2.升举
即脾气的升举作用以维持人体内脏的位置相对恒定。...
30
(三)脾主统血
脾统血,是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液循常道运行,不致溢出脉外。脾之健运,气血生化充足,脾气健旺,才能实现统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