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物残留分轻重,经验三方分别用
胎瘀留胞证:人工流产不全致胎物余血滞留胞中而成瘀血,血不循经,出血淋漓不净;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腹痛。主要证候:以出血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或有小腹疼痛,B超显示宫内有残留物为主症。或伴口干不欲饮。舌黯,脉弦或涩。治宜活血祛瘀。方药:B超提示宫内残留物<10mm者用经验方益母生化汤加减(方药见产后恶露不绝)
残留物在15mm×25mm左右者,宜活血化瘀,化胚净胞。经验方净胞饮加减主之:益母草40g,当归30g,生山楂30g,川芎10g,桃仁10g,蒲黄炭10g,姜炭5g,三棱15g,莪术15g,牛膝12g,香附12g。
方中益母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为“经产良药”。生山楂消积散瘀止痛,即古方独圣散,用以治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等。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配合川芎、桃仁、三棱、莪术活血祛瘀消癥,以速下残胎瘀血。姜炭、蒲黄炭活血止血止痛。香附理气以活血。牛膝活血引药下达病所。气虚倦怠脉虚者加党参15g、黄芪30g,以益气。出血量多者加田七粉6g(吞服),以加强化瘀止血之功。兼热舌红,苔黄,脉数者选加黄芩10g、栀子10g、丹皮10g,以清热。腹痛拒按者选加败酱草20g、红藤20g、赤芍15g、五灵脂15g,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便结者加大黄10g,以活血通便。
残留物>25mm,或者经清宫、甚至宫腔镜钳刮也难以清除者,则应以活血祛瘀,消癥散结为法。用经验方消癥净宫汤加减主之:熟地黄10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三棱12g,莪术12g,丹参15g,鳖甲15g,土鳖虫10g,山楂30g,牛膝12g。
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丹参活血祛瘀而不伤正。三棱、莪术、土鳖虫长于破瘀消癥散结。鳖甲滋阴软坚,长于治癥瘕积聚。山楂化瘀消积,助鳖甲软坚。《本草纲目》谓之“消肉积,癥瘕。”牛膝引经活血,下胎瘀。《医林改错》谓其能“治胞衣不下。”本方看似峻猛,实际是养血养阴的同时化瘀消癥,短期使用无大碍。我们临床尚未见到使用本方后出现明显副反应者。癥块较大者加水蛭6g、鸡内金10g,以增消癥之力。其余参照净胞饮之加减。
经过长期临床探索,本病以胎瘀留胞为主证型,旨在速下残留胎物为急务,使胞宫清净为原则,以免大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胎瘀留胞证所列之方,乃余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形成的计划生育术后系列三方,按轻、中、重分别应用颇效,且未见明显副反应。其中净胞饮一方,曾为余主持的科研课题《中药净胞饮配合米非司酮抗早孕的研究》,成果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论文在1999年第3期《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发表和《净胞饮治疗流产后宫腔胎物残留80例》发表在《新中医》杂志2008年第12期。消癥净宫汤对较大残留组织者应用多年确有良效。然而对残留组织较大、日久机化、粘连较重者,可同时配合西药米非司酮口服,效果更好。胎瘀留胞证施治时,应不忘扶正,辨证有气血虚时,于相应方中加用黄芪、党参或人参等,有利于扶正祛邪,祛邪而不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