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滞肠,四苓芩芍已自利

七、湿热滞肠,四苓芩芍已自利

平素脾运不良,妊娠之后,不慎饮食,易滞胃肠,或湿热之邪入侵,损伤胃肠,郁阻气机,传导失司而发腹泻之病。症见泄泻如水,或滞而不爽,腹痛肠鸣,脘闷纳少,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等。其治以和胃利湿,清热止泻为法。《温病条辨》四苓芩芍汤主之。方由苍术、茯苓、猪苓、泽泻、白芍、黄芩、陈皮、厚朴、木香组成。可随症选用黄连、甘草、藿香、半夏、神曲、炒麦芽、炒谷芽。

《素问·至真要大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温病条辨》中焦篇八十七条曰:“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汤主之。”其注:“盖湿中藏热,气为湿热郁伤,而不得畅遂本性,故滞……小便短者,湿注大肠,阑门不分水,膀胱不渗湿也。故以四苓散分阑门,通膀胱,开支河,使邪不直注大肠;合苓芍法宣气分,清积滞,予夺其滞下之路也。”其组方与证合;其论述理意明。在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同时清热理气。与《景岳全书·泄泻》所言:“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意同。

40年前,一友人患腹泻急而重,就诊于一名医,服其药一剂即止。观其方,即《温病条辨》之四苓芩芍汤。此后余治泻不论湿、热、寒证以此一方随症加减,1~2剂即效。此方用于妊娠腹泻,安全效佳,然仅对泄泻初起实证,久泻久利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