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治下焦湿热之盆腔炎

四、大黄牡丹汤治下焦湿热之盆腔炎

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或宫腔手术所伤等,湿热邪气,乘虚入侵,与血相搏,滞结于少腹,则下腹疼痛急作而拒按,口苦,尿黄便结,或发热寒战,带下量多,色黄气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妇科检查有盆腔炎征。其治应清热解毒,利湿化瘀。大黄牡丹汤主之。方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玄明粉组成。可随症选加金银花、连翘、地丁、败酱草、红藤、椿根皮、蒲黄、五灵脂、枳壳、地榆炭等。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之主方,余用之治疗急性盆腔炎,常获良效。其与肠痈病位虽不同,彼在肠中,此在盆腔,但二者均为湿热毒邪,与血蕴结下焦而成。故借之治此病,效果亦佳,“异病同治”之谓也。然而盆腔炎,热瘀相结,病位较广,非仅泻下而湿热毒邪可尽去,故应加入金银花、连翘、败酱草等清热解毒、除湿活血之品以提高疗效。

一患者,25岁,已婚。右下腹疼痛2天,疑为阑尾炎,就诊外科,已排除,转来妇科。诊时右下腹疼痛转甚,按之明显,两天未解大便。T:38.4℃。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内黄色分泌物较多,宫颈充血,子宫后位,稍大,不活动,无压痛,右附件区增厚,触痛明显,左附件稍增粗,轻压痛。

证属湿热瘀结下焦之急性盆腔炎。方用大黄牡丹汤加金银花25g、连翘25g、败酱草25g、红藤25g、丹参20g、薏苡仁15g、赤芍15g。

5剂,水煎服,服3剂发热退,大便通,5剂后腹痛减轻。守前方去玄明粉,7剂,大便1日1次,腹痛明显减轻,再进5剂,腹痛已不明显。妇科检查:阴道内分泌物已不多,右附件稍增厚,触痛较轻,左附件(-)。

即改用养血活血,清热健脾之剂治疗15天,妇科检查:双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