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毒最重仲景方,传入心营温病法
感染邪毒证: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不慎,手术所伤,或产后护理不当,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漫延全身,正邪交争而致发热。若邪毒炽盛,则传变迅速,可热入血室、传入阳明、营分、血分,甚至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证。以产后高热寒战,腹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臭秽,色暗晦浊为主症。伴烦躁口渴,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方药参照急性盆腔炎。
感染邪毒证是产后发热之重证,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初始即应住院按急性盆腔炎和温病卫、气、营、血规律施治,治之及时能获愈而免其传变。若治不及时,则可传入营血,逆传心包,出现热深厥深危重症,相当于产褥脓血症及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是威胁产妇生命四大原因之一。须中西结合治疗,中药用清营汤、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独参汤、生脉散、参附汤等。
西医学产褥感染为产后发热之一种,以分娩后24小时至10天内连续二次体温高达38℃,或长期低热不退为主要表现。产后发热,临床常见,原因复杂,其中之重者,若治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本病病因较多,因而应做妇科检查,以了解有无软产道损伤,有无致病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无升高;B超检查盆腔内有无暗区和脓肿等。根据检查,结合病史以作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还须与乳腺炎发热,泌尿系感染相鉴别。
【预防调护】
产后发热应以预防为主,针对产后这一“多虚、多瘀”的特殊时期,增强机体抵抗力。
1.产前预防 做好孕前检查,纠正营养不良,贫血,治疗阴道炎。
2.产时预防 分娩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产道,杜绝感染来源;另外由于产时出汗,腠理疏松,空调温度过低,易感受寒邪。
3.产后预防 经过产时的耗伤,血气津精已损,产褥期尤需注意调摄,不可滥补,衣着温凉适宜,慎起居,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
“多虚”“多瘀”是产后特点,然而产后体虚,多卧少动,运化难复,加之新产后食补,如大量进食鸡蛋,有些地方产妇一日三餐,每餐不少于四个,加上鸡、鱼、猪蹄等,势难消化,因而“易滞”亦是产后特点之一,应科学安排膳食,合理进补,并于相应方中,适当加入焦山楂、神曲、炒谷芽等消滞,若此可提高疗效。
(詹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