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法

4.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法

湿热带下一证,临床颇为多见,内因脏腑功能失调,肝热胃火犯脾,脾湿不化;外因湿热虫毒所染。以上均可伤及任带,下注胞宫而发为带下、阴痒。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气臭,或如豆腐渣,阴部灼热瘙痒,小便短黄,或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带为法。方用经验方加味止带汤主之,方由猪苓、茯苓、茵陈、赤芍、车前子、牛膝、山栀子、丹皮、泽泻、黄柏、地肤子、白藓皮、椿根皮、败酱草组成。可随症加用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蛇床子、苦参等。

本方主要用于滴虫性、霉菌性、细菌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性传播疾病属湿热湿毒之带下阴痒。

本方与加味龙胆泻肝汤均为湿热带下阴痒证。本方属湿热下注或虫毒下犯,其证多有阴痒,小便短黄。清利湿热同时合以解毒杀虫;后方为肝经湿热下流,或感受虫毒。其证伴有心烦易怒,胸胁、小腹作痛。以清肝泻火,除湿止带,兼以解毒杀虫为治。也适用于肝胆实火之妇、内、外、五官等科杂证,此二者之异同。